听金辉校长讲座后

2017年  6月2日    星期五  晴

   继武校长的讲座后,时隔两个月的今天,又有幸去开发区高中听了一场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讲座。学校邀请了孔子礼仪文化学校的校长金辉开展的专题讲座。

    金校长用柔和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感触颇深,受益良多。金校长谈到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常常是一个缺席者,的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在家庭伦理中,一直有着严父慈母的说法,父主外母主内,孩子的教育都是妈妈参与其中的比较多,父教的缺失对中国家庭教育来说是一大死穴。这一点深有感触,因为我的女儿在六岁前,爸爸基本上很少有时间,今天正式的对老公说,孩子有三个成长阶段:一是6岁之前,二是9岁之前,三是12岁之前,六岁之前我们做父母的没尽职尽责,一定在九岁前补回来,引用李嘉诚的一句话:一个人事业上再有多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刘庆龄也说过: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儿童的教育不能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明白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话的用意,对待孩子应当潜移默化,而不是强制管教,就像金校长说的,孩子是很容易教的,难教的是家长,正是应了身教重于言传这句话。回头想想,自己有时候脾气不好,也影响了孩子的心情,应当时刻反思自己。金校长说到,每个孩子天生的脑动力都是一样的,就看你怎么去开发,怎么去教育,有的人把这种开发交给了所谓的早教班,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岂不知这所谓的起跑线却是在父母这里,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正所谓:

0-3岁  童蒙养正  孝悌为本                           扎根基

4-13岁  少年养志   诚信为翼                         展翅飞;

14-18岁   青年养德  德业相劝                         立长久。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金校长在会中提到了单亲家庭,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吧,以前我对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抱有影响心理健康的看法,金校长讲到孔子三岁丧父,孟子也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父亲但是依然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看出,还是取决于教育方式。

  金校长提到了21日是养成习惯的开始,要想变成一种习惯,就需要3个21日,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这堂课主要讲的就是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两个字:道德。道是自然法则。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规律,便是德。还有内德,外得:里面没有道德,外面没有得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最后分享一下青少年成长的十大要素:

道德:    做人的根本  

习惯:    成功的舵手  

梦想:    生命的基因

学习:    优秀的前提

 行动:    改变的开始  

  改过:    积善的良方

  坚持:    成功的保障

  勇敢:    自信的能量    

   感恩:    幸福的源泉

  奉献:    收获的喜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两年多前逃避到这个工业小镇,想在卑微的环境里找到安全感和优越感,很庆幸,确实有找到些许。一个有点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在...
    Alice_Fisher阅读 255评论 0 0
  • 线性编码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个问题激活函数的输出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比如sigmoid函数输出在【0,1】但是我们的原...
    陈继科阅读 1,320评论 0 0
  • 为什么书的名字是《少有人走的路》呢,从拿到它,我就开始在想、在寻找,书快读完了,我终于有一点明白,这是为什么… ...
    桐趣阅读 38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