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做自己

落日的余晖洒向江面,江面波光粼粼。

宁静,被偶尔行驶在江面的货船打破。细细碎碎的楼宇倒影,变得模糊迷蒙。

柳枝婆娑的身影在湖水里游曳,像极了我那娉婷玉丽,婀娜多姿的同事,生活精彩纷呈,活得自在安然!

同事六零后,比我大差不多一个年轮。她千方百计从县城调到省城,孩子当年留在老家,她一个人暂且在这里安家落户。

在我有限的思维空间里,当时,我很是不理解她的,她老公是企业单位一把手,她在县城单位谋职,顺风顺水,衣食无忧,为什么想到劳神费力,搞到夫妻分居两地,孩子她也顾不上,一个人跑到省城来,况且当时三十六七岁,年纪也不轻了。

还有一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单位组织游玩,每次她都是踊跃报名的那个人,游玩过程中,她是最欢乐的那个人。讲讲笑话,唱唱歌曲,拍拍照片,似乎每一件事都让她很开心。我惊叹她的那份洒脱,孩子,老公,家里的脏地板,洗衣机里的衣物,这么多的事她怎么都可以放得下?

而我,单位组织旅游,我不是推脱不去,就是抱着年幼的儿子去。她姑娘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我的生活总是一地鸡毛,每天东奔西突,每次出去玩,我总没有她那份情趣,快乐似乎总在我身边,我却始终只是一个旁观者。

随后的几年里,看到她的变化:她老公辞掉公职,自己出来单干,自己当起了厂长;姑娘接到身边来读书,高考后直接出国;她呢,先后在市区买了三套房。

不得不说,同事有精明之处。但她不像有的人算计别人,踏着别人的肩膀往上,而她,用自己的远见和智慧,脚踏实地地往前走,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不屈从,不谄媚,有自己的风骨。

生活里乐观积极,工作中沉稳踏实。这大概也是我欣赏她的主要原因。

单位氛围严肃,平时在公开场所,我们私聊不多。何况我们都不是那种喜八卦的人,也都喜不打听别人的私事。

但我俩还是邻居,房子都在一楼,一楼自带一个十来平米的庭院,外围砌起了围墙,大部分时候我们不用出门,在一楼庭院里探出脑袋,有时搭个小板凳,成了我们的交流方式。

上面的事情,断断续续从她口中知道的。我们交流最多的还是育儿经验,一日三餐美食,变着花样给孩子做的好吃的。她会分享她一次次旅游的经历与感受,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与冲突。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开始理解:生活里,除了工作,还有生活;生活里,开心快乐才是最关键的!

是啊,从农村扎根城市,从没有停止过奋斗的脚步,我曾经一度以为:那些旅游是在荒废光阴,父母就是电话那头的几句问候,或者一些经济上的资助。

所有的业余,我觉得必须要有工作的参与,这才不失为人生。加班加点,成了常态;把工作带回家,成了常态,甚至还会把情绪带回家……

我时常把自己搞到崩溃,筋疲力尽,可又没人能理解。我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我固执地认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而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是不是在开心地活?

从同事身上,我看到的,也许只是表象。刚来这里时,人生地不熟,一个个慢慢长夜,不是她一个人熬过来的?女儿的教育,培养,不是她一个人支撑过来的?她老公来这里的日子一年中都屈指可数。

清楚地记得一个夏天的晚上,她准备架蚊帐,因为一楼蚊子多。一个人支架蒙古包时,一不小心被蚊帐架弹到了眼珠,她当时吓坏了,眼睛即刻变得模糊不清,以为自己的眼睛要瞎了。哆嗦中拿起来电话,片刻的思考后打了120,后来她说:当时就是给她老公打电话,他也赶不过来,何必多此一举,让他担心呢?

她的那份淡定从容,无不是一次次鲜血淋漓的受伤后历练出来的?

云淡风轻,我一直在修行的途中!

网络图片侵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