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写作计划 第33天
文/于水水小玩子
一
今天去上了李海峰老师的DISC双证班,彻底被测评报告吓到了。
以前在网上做过很多次免费的disc测评,结果也挺准,不过感觉和一般的小测试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就几段话拼来凑去给所有人。所以一直也没觉得有什么更深一步了解的兴趣。
真正接触才知道,这个测评背后真正的信息量有多少,以及给人的借鉴和参考有多大。
反正我是拿着报告想了一晚上,享受了一下近来少有的清醒向内看的时刻。
二
晚上下课回来路上安排了一个电话面试。
小姑娘的简历和求职信被告知是从知乎私信收来的,而招聘岗位的能力需求里有一项正是能找到合适的渠道勾搭到需要勾搭的人产生合作。
本来是挺匹配的事儿,却因为被提醒了一句——微信微博都不用,用这么冷门的渠道,是不是互联网使用不熟练啊?于是莫名被影响了判断。
带着这个假设快面试完了才想起问人家一句,为什么从知乎上找到我们呢?
小姑娘回答,我都用了呀,微信微博邮箱内推和知乎,我都发过消息了。
听完一脑袋汗。不确定就问啊,干嘛要瞎猜。
三
面试完去和少侠、小佳撸串,席间聊起很多工作啊、商业啊吧啦吧啦的东西。
因为和少侠想法不一致,来回来去辩了好几轮。
聊到一半边说话边觉得没有意义。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在我讲我想讲的东西时,我真的理解少侠在讲什么吗?我说出来的话,是因为我想和他交换观点,还是只是我想讲?而当我真的弄懂少侠在讲什么的时候,我会说的话和我正在说的话一样吗?
其实我并不懂他在说什么,或者他想说什么。我不过是急匆匆的用“以为懂了”替代了“真的懂了”。
四
不知道的事情就说不知道,不懂的事情就承认不懂。
偏听偏信比毫不知情更易盲目,一知半解比完全不懂还要可怕。
因为你觉得自己懂了,就不会再有意愿和动力再向前一步仔细看它。
就像这些年以为懂了、以为看清了的所有事情最后都打了脸一样:
看到一个竞品,研究两天就敢说:它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就这么回事,它的模式就是那样——但最后几乎每次都发现忽略了人家下面的大冰山。
听到所有人都骂咪蒙,哪怕我都没仔细看过人家的文章,莫名的就产生了刻板印象,被大家的意见带着跑——现在想想人家成功背后肯定有道理,怎么不学点好的,直接绕道了呢。
甚至比如认识一个人,就只凭表面现象或他人评价决定了相处的态度和模式——事后发现,如果我一开始能走心点,就会早点发现那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善良的姑娘和最值得深交的朋友。
我确实不需要会制冷才可以评价冰箱,但我希望自己以后不要远远看了一眼冰箱,就说它不制冷。风景就在那里,因为自己的限制错过新风景,吃亏的不是风景,是自己。
不知道的事情就说不知道,不懂的事情就承认不懂。
无知不是不懂,无知是不懂装懂。
于水水小玩子,做过各个种类的运营,熟悉职业发展&个人成长领域,热衷于让产品在手里从0.5到100。
目前担任「古典古少侠」助理,订阅专栏《超级个体》运营。
未来还有更多「运营手记」与「成长方法」和大家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