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读后感

       其实也算不上是读后感吧,只是读完这本经典之作后自己的一些小想法。说起来我是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跟思维导图有关的东西,所以总的来说这本书算是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建立了宏观但是模糊的印象和体系,有机会的话还是会多读几遍好好琢磨的。值得一提的是写这篇读后感之前画了文章的思维导图,也算是现学现用吧。

【为什么学?】

1.知乎,简书等平台的推荐

2.自身性格中有“整理控”的成分,喜欢手头的资料条理化,也喜欢列大大小小的计划

3.想要科学安排时间。从大的方面来讲多看一些方法论的东西,小的方面来说是想让自己的一些行为更规范更科学。

4.朋友推荐。是一位大神朋友,目标明确,效率超高,所以他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5.读书笔记很好用。最近在看做读书笔记的相关理论,很多都提到了思维导图。

6.最近在强调效率问题。想要迅速吸收知识,提高时间利用率。


【这本书怎么样?】

1.理论知识丰富。书中对于人脑结构,记忆方法还有效率问题的阐释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2.安排科学。全书用下章简述,每章总结和多格式的模式让重点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它完全符合《如何阅读一本书》对于“好书”的编排说明,可见作者的思路确实是特别清晰完整的。

3.具体方法很受用。书中给出了很多的规则和建议,对于初涉思维导图的我来说确实有启发作用。

4.有“洗脑”的嫌疑。书中夸大了思维导图对于记忆和创新的作用,虽然我没有太多尝试,但是总觉得有些地方言过其实,不过这句话说得有点不负责任,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等我尝试后再修订这个观点。

5.实例不够。这就导致了一方面有些理论知识没法彻底参透,另一方面实践起来可能会真的有问题。

6.谈软件少。书中大多强调如何手绘,很少介绍用软件来设计。当然这一方面是一本方法论的书,不介绍实际操作也是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我看到了出版时期,那时的思维导图软件还没有大行其道。


【读书效果怎么样?】

1.有“整理”的宏观概念。说白了就是有了想要用思维导图去制作笔记和规划的想法。

2.可以让知识“成果化”。便于整理,便于复习,便于记录。


【思维导图可以怎样应用?】

1.写文章的时候用。代替大纲,能让思维更发散更完整。

2.时间规划。做一些计划和日程安排。

3.读书笔记。理清书的脉络,整理的过程也能加深理解。

4.零散的知识。这个主要是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可以用思维导图整理每天学到的新东西。浅阅读时代,学东西没办法很系统,这样可以慢慢完善知识体系。


【如何后续学习?】

1.看实例。一方面看手写版的,算是领会精神,另一方面看软件制作的,提高效率。

2.自己动手练习。好在读书计划才刚刚开始,可以在读书笔记中实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