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更向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生活。这些城市的人口也就越来越多,而中小城市的人口则越来越少,形成人口集聚效应。
年轻人喜欢赶潮流,211、985学校毕业的学子,基本上不会再返回到市、县工作。我家女儿也一样,非要考个北京、上海的学校,毕业后又留在当地工作。
对于孩子们的选择我表示尊重,但本人并不看好一线城市的生活。这可能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吧!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是住房问题。北京、上海的房价高得离谱,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中心地段的房价,十多万一平米,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就是一千多万,稍偏一些的也要七八万一平米,买个五十几十平米的房子,就得四、五百万。除了首付,每个月的房贷也是不小的压力。
如果是在市、县生活,除少数地方外,房价也就是几千元一平米,一套房子也就在一百万以下。大城市购房的首付款,就足够在县城买一套房子,生活压力也就小多了。不像在一线城市,至少要做几十年的房奴。
从住房的享受来看,也是一样。在市、县一级,很多家庭都有两套房,每套房子的面积都在一百多平米以上,房屋宽敞明亮,住着也舒服。
反观那些北漂们,住着四、五十平米的房子,如果只是夫妻俩人,还算不错。生小孩以后,再加上帮带小孩的父母,算是真正的蜗居了。
我一堂弟北漂了十几年,还靠租房住,租个五十几平米的一室一厅,还跟我炫耀说,在北京能租他这么大的房子,已经很奢侈了。看着那巴掌大的地方,我只能在心里呵呵了。
有人调侃说,在老家买一套房子的钱,拿到北京、上海只能买个厕所,确实是这样。我感叹道,要是能把家里的房子漂移到北京、上海去那该有多好,大家就都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了。
其次,是上下班的折腾。女儿、女婿上班的地方在二、三环,而住的地方又在五环,每天上下班倒来倒去,路上就得花费两三个小时。女婿有一次开车上班,六点多钟出发,九点多钟才赶到办公室。好在他们都在体制内工作,压力不是很大。如果办公地搬去通州,一东一西的,那就够折腾的了。
小地方就不一样,走路上班也就十几分钟,骑个电动车几分钟就够了。大城市走到地铁口的时间,小地方就能走到办公室。
过去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单位工作人员的舒适,八点上班,九点到,十点才能听报告。虽然有点夸张,但在小地方上班压力小,一天省去路上的几个小时,不也舒服多了?如果临时家里有点事情,上班时间都能抽空帮一帮。
不少年轻人以为在一线城市更好,在外呆了几年后,头撞南墙,还是回到了老家发展。
一线城市的空气也不像小城镇那样清新。以前,对北京雾霾没有直接感受,2014年10月份去北京学习,才有了切身体会。记得是一天早晨到的北京站,一下车就雾蒙蒙的,还以为是大雾呢。
2018年12月女儿临产,我赶了过去。只呆了一个星期,因受不了城市雾霾、室内外温差而感冒了,眼泪、鼻涕双管齐下,每天擦鼻子都要用掉一包卫纸。吃了感冒药,鼻子擦破了皮,也无济于事,只好提前返回。
说来也怪。当走下火车,呼吸到家乡的新鲜空气,眼前呈现出一片片翠绿的山林,心情舒畅多了。带回的感冒药一粒也没吃,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好了。
那天下午,女婿特地提前两个多小时开车送我,眼看北京站就在面前,距两三公里的地方却堵车了,车速比蜗牛还慢。眼看发车时间越来越近,真是心急如焚。好在运气还好,汽车走走停停,总算开到了北京站。不等停好车,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终于赶在停止剪票前一刻,如愿上了车。
大城市交通发达,但堵车厉害,两个多小时,汽车要跑多少路?从家里到昌北机场,也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大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但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好处,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公共设施齐全,就业机会多,奋斗舞台更大。这些条件可不是小地方能够比拟的,也是最吸引年青人的地方。
小地方生活节奏慢、压力小,但文化、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最主要的还是小地方人际关系复杂,办事效率低下,办个什么事都要找关系。这也是年轻人逃离小地方的原因之一吧!
年轻人喜欢往大城市走,年纪大的人喜欢小地方的安逸。
我更希望归隐山林,体验一下世外桃源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