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大市场建设,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我们指明了在新征程上破除壁垒、畅通循环、激发活力的战略方向。文章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系统部署了“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与需要聚焦整治的六大重点难点。这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我们在大变局中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基石。深入学习领会文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深刻认识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意义: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发展全局与国际竞争主动权。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早已揭示,市场规模是分工深度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制约。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巨大规模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优势能自动发挥。若市场被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壁垒分割,“大而不强”的短板就将凸显。唯有建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才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优化资源配置,让规模优势转化为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我们从容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注入强大底气。这正如古人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二、准确把握“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系统工程

        文章提出的“五统一、一开放”,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施工图和总抓手。“五统一”从制度、设施、政府行为、监管、要素五个维度,构建了统一市场的四梁八柱。统一市场基础制度是“奠基石”,旨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统一市场基础设施是“硬支撑”,旨在打通堵点、连接断点,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统一政府行为尺度是“紧箍咒”,旨在纠正“诸侯经济”,遏制地方保护;统一市场监管执法是“公平秤”,旨在维护规则公平、执法公正;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是“活水源”,旨在让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依规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一开放”则强调了内外联动的重要性,要求“实行对内对外开放联通,不搞封闭运行”,这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是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然要求。这“五统一、一开放”相互关联、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贯彻、协同推进。

三、坚决清除重点领域顽瘴痼疾:刀刃向内深化改革的攻坚行动

        文章不回避矛盾,直指六大重点难点问题,展现了强烈的问题导向和坚定的改革决心。第一,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是打破“内卷”恶性循环、引导企业走向质量取胜、创新驱动的必由之路。第二,整治政府采购招标乱象,关乎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和政府公信力,必须用“阳光”驱散“灰色”。第三,整治地方招商引资乱象,需以“全国一张清单”打破政策洼地、竞争误区,引导地方从“政策比拼”转向“环境竞赛”。第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是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键举措,有助于企业“两条腿走路”,增强韧性。第五,补齐法规制度短板,是为统一大市场提供法治保障,确保“良法善治”。第六,纠治政绩观偏差,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完善考核“指挥棒”。这六大任务,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下决心清除。

四、凝聚合力确保落地见效:一场需要协同奋进攻坚克难的持久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意味着,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其间必然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和格局重塑,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因此,必须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中央层面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地方层面要破除本位主义,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各类企业要主动适应规则,在公平竞争中锤炼真本事。唯有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推进合力,才能将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持续激发中国经济的巨大潜能。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擘画。它呼唤的是更大的改革勇气、更强的系统思维和更实的行动担当。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为指引,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逐一破解难题,持续深化改革,共同为建设一个强大而有韧性的中国经济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