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同等重要。老师向学生传授的不只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一种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我们初中时学过一篇文言文叫《伤仲永》,仲永天资聪慧,智力水平非常高,可惜后天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只能“泯然众人矣”。

如果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让两者的作用都发挥出来,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越做越好。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力与意志力、远大的理想与目标等方面。其中最主要饿是对挫折的忍受力与意志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抗挫折能力。

                                    1

我们从小就被送进学校接受教育,每天上课、下课、做作业、考试,时间久了,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从当初的热情洋溢到慢慢对学习产生厌倦。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生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中高考考的不单是学科知识,从更深层面来讲考的是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学习到某个阶段,难免会产生一些惰性和松懈,这些都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坚持就是胜利。

因为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时常会伴随着我们,这时我们要沉着冷静,多方位多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果我们能够在困境中逆袭,就会非常有成就感,从而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有兴趣,愿意学,他就会在学习上多下功夫。一个人的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因为投入了精力,所以成效大,其实这就是兴趣在引导着我们去学习。

所谓兴趣就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总能跟你的愉悦的情感体验相关联,在你感兴趣的科目中,你学习起来还会感到没意思吗?

                                    3

学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一个人如果心中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他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并且这个目标会指引着他向前迈进。

纵使在这期间我们会偶尔懈怠,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着对未来清晰的规划,只要有意愿学,我们也会努力克制自己焦躁的情绪,下定决心踏踏实实地学,所以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具有动力和引导作用。

                                    4

其他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人的心情是愉快的,心态是平稳的。在这样极佳的状态下,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再比如,自信心与好胜心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如果学生想要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不甘落后于别人,他就会勤奋进取,想方设法寻求突破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上内心有坚定的信念,不怕学不好。

总之,学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看起来觉得天资过人的学霸学神们,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他们不仅仅有聪明的头脑,更有一颗钻研学习的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