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有意义吗?

三国时期时任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从228年春到234年冬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发动了五次对曹魏的战争,《三国演义》称之为六出祁山,甚至诸葛亮最后死于第五次北伐上,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年仅54岁,真正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是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拖累可蜀汉,一直后来蜀汉的衰亡,那么诸葛亮真的是如此不智吗?诸葛亮一直北伐中原的意义何在?

其一、刘备遗愿和汉室正统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诸葛亮坚持要北伐中原,在出师表中有说明了一部分,即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并且打响蜀汉的正统之名,以汉室正统立足天下。

其二、以攻代守,扰乱曹魏发展

曹魏皇帝曹睿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转而大力恢复魏国自身实力。而蜀汉地少人稀,此消彼涨之下,蜀汉后继无人,只有被曹魏灭亡的结局。诸葛亮只能趁着曹魏当时还处于复兴前的动荡时期,准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许战局顺利,就算不能覆灭曹魏,也能够抢下足够多的地盘,一定程度上多多少少的将蜀汉的国运延续得更久一些,因此,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一种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其三、转移蜀汉国内矛盾

蜀汉政权由第一阶级的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第二阶级的东州集团(以李严为代表,刘璋以前带领的文臣武将)、第三阶级的蜀地集团(以谯周为代表,蜀地本土势力)所组成的。刘备死后,这三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诸葛亮时不时的北伐中原,可以适当的将蜀国内部的三方矛盾转移到对曹魏战争的外部矛盾去。而若是侥幸打下了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这三大集团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大大缩减,甚至进而使得蜀汉更有问鼎中原的机会。

诸葛亮北伐中原,在迫使曹魏消耗国力的同时,引起曹魏的社会动乱,从而减缓曹魏的恢复速度,还转移了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一有机会的话,便可以进入关中、逐鹿中原。再不济也可以巩固对自己蜀汉政权的掌控,所以诸葛亮北伐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前 言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蜀将关羽于先主刘备在沔阳称汉中王后,亲...
    沧一海一声笑阅读 11,168评论 3 5
  • 我想通过习惯养成学习使自己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66天想要养成坚持练习计算机试题的好习惯,在考试之前能够坚...
    future是美好的阅读 1,105评论 0 0
  • 那年同舟划莲塘,水在荡漾,心在荡漾。今日独自低吟唱,念亦怅惘,忘亦怅惘。 QQ微信断了行,留也思量,删也思量。春归...
    画鲽_gqe阅读 1,618评论 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