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这是什么鬼?”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

语出《论语·八佾》,大概意思是,孔子进入太庙的时候,对于太庙的每项礼仪规程、礼器的陈设都问了一遍。因此,有的人就说:“谁说鄹人之子懂礼啊!在太庙的时候,什么事都要问人家。”孔子听说了,说:“是礼也。”

此章文辞简单,似乎不存在什么疑难,关键就在于最后一句一字上。一般认为“是礼也。”表肯定,意思是:这就是礼啊!认为孔子敬谨自谦,虽然知道也要问一遍,这就是礼。

孔子当时以“知礼”闻名,“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故在孔子在太庙每事问之后有人就质疑孔子的“知礼”,觉得孔子不知礼。孔子当时以知礼著称,因此并非不知礼。然而为什么还要“每事问”?真的只是敬谨自谦吗?

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 像

个人认为不是的。当然孔子乃谦谦君子,毋庸质疑。但是孔子还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不可能为了表示自己敬谨自谦而违背这一原则。

按:“是礼也”一句当为反问句。意思是:我问的那些是礼吗?当时“礼坏乐崩”,经常出现违礼的现象,八佾篇里的“季氏八佾”、“三家以雍徹”就是典型的违礼事件。孔子也对此进行了批评,对于季氏在他的家庙庭中使用了周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八佾之舞时,孔子说:“这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对于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家祭完毕撤祭品时也唱《诗经·周颂·雍》这首诗时,孔子说:“诗中说:四方诸侯都来助祭,天子仪容,那样穆穆地敬而美。这在三家堂上唱来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太庙的违礼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通过进入太庙以后对于太庙的每项礼仪规程、礼器的陈设都问一遍来表示自己对于太庙违礼的不满。“此乃一种极委婉而又极深刻之讽刺与抗议。”(钱穆语)浅陋之人不知孔子之深意,反谓孔子不知礼。面对不知礼的质疑孔子没有明辨,只是反问我问的那些是礼吗?孔子要表达的意思是:我问的那些都不是礼,因为那些都不符合礼制的要求。我所知道的礼都是符合周公制定的礼乐精神的,你们搞得那些是什么鬼?我不知道!

孔子“每事问”并非不知礼,也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敬谨自谦而明知故问。而是对于当时的礼坏乐崩的一种无奈的抗争。

注释:

大庙:大,音泰,即太庙,鲁国周公之庙。

鄹人之子:指孔子。鄹,鲁国小邑。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生于此。当时孔子还年轻故称,此称有轻蔑之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好玩。。。
    夏奈vip阅读 189评论 0 0
  • 是的,你没眼花,是艳遇,还是大写加粗的艳遇。 登机之前,猴子就念叨着他的日韩,他的欧美,甚至气势轰轰的告诉我,解锁...
    浣星阅读 195评论 0 0
  • 沙漠中行走,每走一步,炽热一布,草鞋并无多大用处,温度太高加上磨损,啪嗒啪嗒,该补一补。 苏张目对日。 “苏,你又...
    落矢邺阅读 179评论 0 0
  • (续上) 火车鸣笛声打破了夜的静寂 tonga翻了个身 看到pink依旧是自己睡前的那个姿势 T:pink,你不困...
    丹竞孙叫我阅读 2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