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年轻的朋友聊天,她说起公司要与第三方合作一个项目,需要去讲解并跟进整个项目过程,她是第一次单独去负责沟通一个项目,难免有些忐忑。
如何才能在团队中进行高效的沟通,我觉得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想明白,说清楚,能接受。
我们自己在做事的时候,是用自己的脑指挥自己的手,中间没有信息损耗的。
团队沟通:自己的脑---自己的嘴---别人的脑---别人的手。这中间存在信息损耗。
有时候一个人说了半天我们都不明白他说的啥,可能是他自己也没想明白,也可能是他想明白但说不清楚,或者他自己说清楚了,但我们理解接受不了。
大脑想明白了,但每个人表达能力不同,怎样才能够说清楚;把这件事说清楚了,但每个人的大脑加工系统不一样,同一件事情,你讲的也一样,有的人理解,有的人不一定理解,所以做出来的事情就会有差别,需要在过程中跟进纠偏。
01
想明白就是搞清楚“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你需要在头脑里对这件事的思绪分门别类地放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三个筐子里,你才算想明白了,这也是做好沟通的基础。
说一个常见的沟通障碍,比如要推行一个新的项目,这个项目很麻烦,你在沟通这件事“怎么做”,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说了一堆,大家还是学不会。
因为你没有帮他们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的内心没有动力,没有学习的欲望,你告诉他这个项目实施后会很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省时省力等等,先解决他们为什么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们跟别人沟通的时候,要开始于“为什么”,结束于“怎么做”。
为什么有时别人不能接受,是因为你没有讲“为什么”。
为什么有时别人不会执行,是因为你没有讲“怎么做”。
说清楚为什么,是为了解决别人大脑接受度的问题;说清楚怎么做,是为了解决别人大脑把信息传递到双手的可行性问题,在现实中,很多人往往只讲“是什么”,却忘了说“为什么”和“怎么做”,这是沟通出现问题的核心原因。
02
说清楚有四种方式,也是四个维度:听、说、写、画。
听不如说。有一个传话游戏,第一个人听别人说了一个消息,然后传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再传话给第三个人,......。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消息已经面目全非,为什么?因为从听到消息到说出来有信息损耗。
说不如写。说话时思维是发散的,会写才说明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写的清楚才说明逻辑真的清楚。写所包含的信息量和逻辑性是远大于说的。
写不如画。比写更厉害的是能画出一个模型,画图是一种高效、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的一种思维方法。
图像是具象的,调动的都是感性思维,文字是抽象的,调动的都是理性思维,人说到底是感性动物,所以更容易接受图像。在讲解的时候画一个流程图,那对大家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降维沟通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耗。
用说代替听。比如说你在讲了一件事情之后,你问“我讲清楚了吗?”,请对方重复一下,注意不是“你听明白了吗?”,问“我讲清楚了吗?”责任是在我自己,即便是对方重复的和你说的不一样,责任也在你,这样对方感受更好。
用写代替说。因为写的过程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写的过程是在梳理你信息的逻辑性,如果你经常锻炼自己写的能力,思路会更加清晰。
用画代替写。我看过刘润讲他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只用了一张PPT,就是把一张思维导图从左讲到右,把问题讲明白了,而且所有的要点逻辑,画的都特别清晰。
像咨询公司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建模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模的能力就是深度思考能力,就是画图的能力。
03
能接受是包括沟通的方式和心态对方能接受。
就是要讲别人能听得懂的话,比如这位年轻朋友参与的是仓库管理项目,对于仓库工人如果讲的过于理论,他们可能听不明白,所以举例时要通俗易懂,他们一听就能明白。
有一位管理者,他管理的是一群食堂阿姨,他们文化程度大多偏低,于是他就用图片和照片来展示验收、留样、冰箱冷藏的流程,效果就很好。
这就是你的沟通方式,他们能懂得,能接受。
两个人在沟通过程中,对方没有听明白,或者理解的和你不一致,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经验、知识、大脑加工系统都不一样。
如果你心里不耐烦,觉得怎么这都理解不了?或者觉得明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亦或者想我怎么才能搞定你。这样的心态并不能帮助你有效的沟通。
真诚和耐心是沟通的必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