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你一生的七个习惯

昨天听的是《第3选择》,看了我的输出内容以后王先生问了我两个问题:第3选择是不是适用于所有人?它是否应该有一个前提?反映情感的沟通有什么用?

说实话,他的问题问得我手足无措。我是个很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我总是无条件的去相信任何人。比如我读一本书,我就会无条件的相信作者,接受他所输出的一切。

我不会去思考,更不会带着批判性思维或者说所谓的挑战权威的思维去思考作者说的是否有道理;哪里有道理;是否适用;在哪里适用;是不是应该有一个适用的前提等等。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完全被洗脑了。确实如此,我没有自己的立场,总是别人说什么我都觉得有道理,然后就被带偏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也不是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我需要时间成长。

今天听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想我找到了王先生问我的三个问题的答案。那我们从七个习惯开始,一起来揭秘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依赖型、独立型、互赖型。

依赖型就像是小孩依赖父母总问:爸爸,这个是什么,妈妈,这是什么意思一样。独立型就是自己能解决问题了,就像我们长大了,基本就能自己解决生存问题了一样。但是所谓的独立行可不止是能不能养活自己这么简单,而是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个后面会具体说到。互赖型就是我们能和别人一起合作,创造更多的价值。

了解了三个成长的阶段,就能把七个习惯分段。首先前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做到了,我们就从依赖型进步到了独立型。

一、积极主动

要理解积极主动,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一个事实: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作为一个人,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这一点,昨天的第三选择里面也有讲到过。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面对刺激,都是直接做出反应。例如:他打了我,我打回去;他骂了我,我骂回去;他不听话,我摔门而出……这都是我们得社会惯性导致的——你刺激了哟,我就要有反应。

这样的人是无法享受自由的,而真正的自由就是打破社会的惯性。就是在刺激和行动之间,我还有大量的选择空间。

你打了我,我可以选择离开当下的环境,可以报警……就像我们被狗咬了,更重要的是接受治疗,而不是追着狗打一顿解恨一样。

所以,积极主动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明白自己永远都是拥有选择权的。同时,积极主动的人也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

第二个要点是要积极,也就是要做有用的事,有积极意义的事。这里就讲到了影响圈(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和改变,即做的是有价值的事)和关注圈(只能发表评论、意见,但是改变不了任何事物,只能干看着着急生气,即无用功)。

而积极主动就是要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也就是多学习,勤工作,少追热点,少发表评论。简单粗暴的说就是——干点儿正事。

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区别其实不在于事情的大小,而在于我们的态度。你如何对待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态度,你是尽自己的努力去改进还是坐在那里不挺的抱怨,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二、以终为始

你希望自己离世时身边的亲朋好友如何评论自己,那么现在就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也就是说我们要有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能是片面的某件事情,如:买房、买车、创业成功……而是一种原则,一个方向。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需经过两次创造,一次是在头脑中,一次是在实际中。所以我们需要先想好想要自己活成什么样的人,然后才能找些这样的目标去努力创造,让其成为现实。当然,这个目标可以修改,但仍然要记住:是一个原则,而不是某件事情。

脑中的创造对应的是领导,即知道自己的目标为何,要去哪儿。领导的前提是我们知道这事儿是好的。而实际创作的过程就是管理,即我要把此事做好。

三、要事第一

重要的事情就出足够的时间保证它的推进。这个就会涉及到时间管理的内容,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最重要的是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想要自己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就需要我们学会授权。

授权分两种,一是指令型授权,就是安排别人做这个,做那个,其实自己也没有得到实质上的解放。二是责任型授权,你只需要说清楚你的预期结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责任归属自己奖惩制度即可。

其实指令型授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让人失去创造力。责任型授权则会给人更多的创造空间,也更多的能激发别人的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学会责任型授权,从而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从依赖型进入独立型以后,我们就要努力达到互赖型,而互赖最重要的就是与别人合作,共同创造。这里就需要提到一个关键的内容——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是人和人之间都有的,我们想要一段感情不破产,最重要的就是要达到收支平衡。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取钱,得先存钱。人际关系里面理解他人、注意社交细节、遵守承诺、诚信……都是在存钱。而批评、指责、要求……都是在取钱。

因为互赖型就是需要和别人建立更好的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所以情感账户很重要。接着来看剩下的几个习惯。

四、双赢思维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建立双赢思维的前提是要和对方建立双赢关系。想要建立双赢关系,首先情感账户中要有足够的互信。我和我姐目前情感账户就属于破产状态,我们之间没有了信任,所以没办法建立双赢关系。

两个人之间没了建立双赢的可能,那么也就不可能创造出第三选择。这时候就要学会好聚好散,毕竟不浪费彼此的时间和精力,也算是一种双赢嘛。

这里就回答了王先生所问的,是不是和所有人都有第三选择?不是。第三选择的前提是什么?是互信,是要有双赢关系、双赢思维。有一方做不到,就不可能双赢。

五、知彼解己

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倾听里面最重要的是多提问,少说话,也就是要学会反映情感。反应情感有什么用:反应情感能帮助对方找到敞开心扉,找到正确答案。这方面都有很多例子,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其实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而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只有我们会倾听,做到反映情感,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找到正解。

六、统合综效

每个人都代替自己的作用,价值,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统合综效的例子,每棵树、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价值,为这个世界的生态平衡献出了一份力量。

沟通分三个层次:互相提防(有输有赢)、互相尊重(妥协,让步)、统合综效(双赢)。要想达到统合综效就要尊重差异,然后调动创意,从而达到双赢。

这里的尊重差异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些小的差异,而原则上的差异是没办法去磨合的。比如有的人就觉得可以为了某个目的不择手段,而有的人则认为至少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牺牲别人的利益。这就是原则问题。

如果双方存在原则上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在我看来,无法尊重。因为我的个人原则让我没办法接受不择手段这样的想法,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就没办法达到双赢。

因此,凡事都有一个度,而这个度,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要为自己建立原则,其实就是在把控这个度,超过了,我们无法接受。没达到,我们就是还有进步的空间。

七、不断更新

包括四个方面:身体、智力、精神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都有很多的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即可。找到了方向,还应该有方法。那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坚持。

学习了只有去实践才能更好的内化,而坚持才能出成绩,出效果。所以作者说人生螺旋式上升的秘诀就是学习、实践和坚持。

以上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我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积极主动,是我目前最需要努力的点。行动起来,我也能成为高效能人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