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茶有感

终于开始我的茶课了。

         有阵子特别急着想学茶,是因为工作中接触到的很多人都好这个,不懂的话没有谈资啊。但是不知何故而有的对茶隐隐的敬畏感,没有给我轻浮接近它的机会。再次关注到茶,是因为《美食台》里一位茶点师——史云,那些美得不可方物的茶点,我想吃、想学;她悠然温情的调调我喜欢、羡慕。因为茶点,顺带选了她推荐的茶;又因为茶,顺带选了茶具,在完全不懂的情况下,开始接触茶。还做了一次勇敢的尝试——买了好几款“滇红”回来自己观察。把家里朋友送的各种当摆设的茶品拿过来“品鉴”,还是什么都不懂。

        不过有了尝试,了解茶的愿望就多起来。跟朋友聚,约谈客户什么的就不去咖啡厅或者茶餐厅,而选茶室了。说起来惭愧,我选茶室的标准只有一个——离家近。但是机缘真有意思,我家周围的茶室没有10个,也有5个,偏偏就是走进了赤脚老师和她的“明嘉院”。但起初,也就是个谈事情的地方。虽然知道老师有茶课,也没特别想学。不过从第一次跟赤脚老师短暂的接触中,她的直接却不带评价感的语言风格,就让人倍感身心愉悦。等人的空档,老师一句:“坐下,喝茶”,渐渐的让我喜欢上这样一个宁静又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也因为这样越发对茶敬畏。

        为什么敬畏?以前说不清,现在明白了——那种与世无争,不骄不躁的平和,会让你在毫无觉察时,带你进入内观和自省,粉饰、造作、内心深处的浮躁都无处可藏。就像朋友圈里不全是真实的生活一样,我们很多时候展示的都是扮演的自己。茶就像会读心术一样看穿了你的包装,那一刻心灵所受到的震撼,就会让你对它不得不敬畏。

        因为错过了第一节,起先总是担心跟不上。学红茶时带了个本子疯狂的记录着老师说的话: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口感变化、制作工艺等等有那么多知识点,真是记不住啊。还有冲泡操作步骤也要记得。真是学得很紧张。到了家就开始做作业——查资料、做笔记、练习泡茶手法。反思:上茶课的目的如果就是为了了解茶的知识,那百度一下,背下来不是更方便。这么看起来这样学茶——不对!。

        学铁观音时,不带本子了,多了些观察和体会,冲泡手法的相互观察练习,也很有助于我的提升。但是总在担心老师讲的太多没记住,而且注重冲泡手法,多过于体会茶味。一周在家也是练习手法多过感受茶香。而心里要是有事,冲泡手法就有问题,忘步骤还在其次,总是被烫到。反思:如果学茶是冲着能漂亮的泡茶,那不就是像炫技?!陈老师泡茶,没有什么手法,但分享的那款老白茶,闭上眼就好像又喝到了一般。这么看起来这样学茶——不对!

        到了第三节课岩茶,什么都不想,彻底放空自己,跟着老师的节奏:完全专注在闻、品、看的每个环节,最重要的一点——非必要,不说话!这节课的收获最大:不刻意记,但记得了,甚至能想到之前的一些内容;体会不到,捕捉不到,表达不来的,不纠结。只是体会,不急于收获。反思:学茶不是让自己变成茶博士,茶艺师,而是知道发现自己的喜欢。同一棵树,可能因不同的采,不同的泡制,不同的运输,不同的包装等等,变成不同的茶。即使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样的器,同样的人,也可能因当下我们遇到它时的心境而品出不同的味。

        我想,学任何东西似乎都和学茶一样。

        第一,专心:一开始,因为被开启了乐趣,或者急于获取知识,我们总忍不住相互间交流。但就在这样的时候,就会错过老师说的某个重要点。急于表现得到,不是专心聆听,可能错过最重要的。

        第二,无欲:现在人时间和精力有限,学任何东西都是带着目的的,但是有时候急于达到目的,欲念过强,反而会因急躁学的没有深度,或者如紧攥细沙,留下的只是表面浅浅一层。

        第三,静心:第一次被烫手,不总结,就着急再试,结果还是被烫。心不静,不做总结,反思,重复再多次,还是重复错误。静心才能看清问题,从而彻底解决。

        第四,练习:所有的技能提升,都需要不断练习。要把技能练成一种下意识动作,才能节省出注意力在深刻的内容上,学习才会有深度。

        第五,无我:赤脚老师的茶会就叫“无我茶会”。整个活动中,没有旁观者,没有评论者,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泡好一杯茶上,那一刻你没有闲情去想自己的表现如何,没有时间去管别人怎么看你,就没人看你。我们习惯表现个别人看,若能放下这样的自我中心,才能真的融入天地间,无碍自得。更不会因为种种不可得而痛苦。如果可以这样自修,定会有更好的自己。大家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元宵节的午后,迎来“禅意插花”课。与茶课不同,学友们今天可是边说,边做,边聊,边看,边拍,边笑的好不热闹。 ...
    军师姐姐阅读 504评论 2 0
  • 学茶,既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一种内在修为。茶,苦在口中,润在心头。学茶,大概亦是如此。找到心中的“茶道”和回归真实...
    邢小鱼阅读 485评论 0 0
  • ​今天我们来听听王迎新老师跟大家分享的中国茶中的山水人文精神。 其实平时很多朋友会问到我,中国的茶道应该是什么样的...
    萱萱丫头阅读 1,591评论 0 1
  • 睁开眼睛 半掩着的米白色窗帘 溜进晨曦第一缕阳光 脑子里突然浮现出 某年冬天 某个下雪的清晨 空气里四处弥漫着 栀...
    清酒调苦茶阅读 267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