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37,7-3-2,离娄章句上3-2》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37,7-3-2,离娄章句上3-2》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乙未日,二月十二,2017年3月9日星期四。

一.杨伯峻先生译说,天子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持他的天下;诸候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持他的国家;卿大夫如果不仁,便不能保持他的祖庙;士人和老百姓如果不仁,便不能保全自己的身体。现在有些人害怕死亡,却乐于不仁,这好比害怕醉却偏要喝酒一样。

二.保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熊十力先生关于"念念相续"的论述,一下子启发我,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一个疑问:我是谁?如何是我?比如说,读圣贤书,立修齐志,每天日课功课起早贪黑,不能说不用功,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我问自己:那些功课的间隙里,我是谁?那些休息的时间里,我是谁?那些不做功课的时间里,我是谁?至少,人不能免于睡眠,那些睡觉的时间里,我是谁?这个问题,一下子难倒我了。直到读到熊先生"念念相续"的理论,不仅解决了我的疑问,而且明白了啥叫至诚无息。由此,由过去管理一小时一小时为单位的功课,进步到以察觉一个又一个的念头作为关注点,也就是说,转为管理念头。管理念头,一要能察知念头,这对静坐静思静心功夫是一种考验;二要能诚,不自欺,且是至诚,如赤子般的诚和彻底的不自欺;三要能保持。

   保持最难。看懂一篇一篇的文章不难,捕获启发不难,翻译它们不难,甚至当时下决心也不难。

   难!在!保!持!

   用功于保持上,才会有实际的滋养和存察,才会有曾公所说的“涵泳”状态。直到今天,才真正看懂了曾公所说的"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这是《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中的一句话。两年来,一直苦于不知怎么理解这句话。直到读了“念念相续”理论,仿佛推倒了思想领域中一道一道的墙壁,照亮了思想领域中黑洞洞的无明,找到了无形领域中做功夫的着力处。

   仁,是一切成功与幸福的本体;不仁,是一切堕落与不幸的根源。这个道理,明白不难,难在念念相续,贵在至诚无息,保持而不丢下。

   岂能不诫!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