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着的教育》学习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倾听包含大道理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要从“不要”“不可”开始,把“不要干扰和影响学生的倾听”作为倾听教育的起点。

1. 不要冷漠对待学生的倾听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倾听,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倾听他们,老师对待学生倾听的态度,其实是对学生倾听的评价。

有的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激情澎湃,而孩子们在课下听得一头雾水,似乎学生的听与不听都与老师无关,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

2. 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倾听

教师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是课堂常见的现象,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导致的行为,当学生认真听课时,我们要保持耐心和静心,不可随意中断孩子们的倾听。

我们去看电影时,开会时,总有各种要求,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接打手机,就是为了保证倾听的效果。

3. 不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偏心

教师的偏心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偏向于拔尖的学生、精明的学生,把倾听的耳朵聚焦在他们身上;而是偏向于困难学生、捣乱学生,他们耗尽了老师的耐心。

    教师要关心所有的学生,也就是“全纳教育,对课堂上的各种声音都要倾听。

4. 不要设计频繁变化的活动

心理学家有一个研究结果:“专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分心后重新集中注意力需要15分钟左右”频繁变化的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倾听。

    “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不进来。”

5. 不要错过了倾听的黄金时间

各种研究表明:上课的前20——25分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也是倾听的黄金时间。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黄金时段,千方百计的营造学习氛围,让孩子们专心、耐心和静心的倾听。

6. 不要只是批评和讲大道理

不要一味的指责学生,持久的批评会造就“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所谓的“差生”。

我们要给学生具体而微的建议,以建议的方式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要怎么去做?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能帮学生走出困境,找到通往目标的可行路径。

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只是批评者、指责者,更是建议者、帮助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