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种菜,没想到还没等到菜苗冒头,地里倒是先冒出了不少野菜。也就是说,我还没吃上自己亲手种的青菜,就已经靠野菜开启了“副业”模式。
最初是蒲公英,先是星星点点的小叶子,接着漫山遍野开起了黄花。等到地里的作物慢慢探头,我又开始吃荠菜。到了七月,地里的杂草几乎都成了灰菜,像是接力赛一样,轮番登场。
现在我一边伺候地里的蔬菜,一边对“杂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是杂草,其实也大多是能吃的野菜。我不急着清理,主要是想等它们再长大点,然后一一拔回家:一部分包包子,一部分凉拌,再多的就焯水后冻进冰柜,留着冬天慢慢吃。
目前我的冰柜里,已经有蒲公英、荠菜和灰菜,占了不少地方。其实地里还有一些我认不出来的野菜,因为不能确定它们是否可食,就不敢轻易采摘——毕竟吃错了可是要命的。
今年野菜吃得多,对它们也有了新的认识。新鲜的野菜不仅味道清香,还能“降火”。往年一到春天,我就容易嘴上起泡、咽喉肿痛,严重时说不出话。但今年常吃野菜,嘴上的泡刚出来吃一顿野菜,第二天就缓解了,见效非常快。
不过,孩子和沙先生都不爱吃野菜,甚至极力反对。孩子一脸担忧地劝我:“奶奶,别再吃了,别吃出事来。”沙先生更是坚决不接受,我冻好的野菜差点被他当垃圾清掉。还是我“强烈威胁”后,他才作罢。
但我觉得,吃菜讲究的就是应季新鲜。不管是自己种的青菜,还是地里自然生长的野菜,只要吃得合时宜,对身体就是有好处的。今年我顺着节气吃各种野菜,身体轻盈了不少,不适感也没了。
昨天地里的芸豆终于采摘了第一批,虽然只有一小盆,但我很开心。让孩子下班顺路买了点五花肉,晚饭做了五花肉炒芸豆。结果,菜一上桌,孩子一边吃一边感叹“太香了”,几乎把整盘芸豆都吃光了,只留下几根可怜兮兮的给我。
“太好吃了,吃到最后才想起你,还剩这么点……”孩子一边笑一边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我笑着说:“没关系,地里还有呢!”
今天还收了两根黄瓜,洗干净后递给孩子。他刚咬了两口,就皱着眉头把黄瓜递回来:“怎么这么苦?”我不信,自己也咬了一口,结果差点被苦味呛到——真的苦!
“商店怎么卖这么苦的黄瓜苗?”我第一时间怀疑起卖种子的商家。沙先生把黄瓜接过去,切掉两头,又仔细去皮,再咬一口:“现在不苦了。”原来问题就出在那层皮和头尾部分。
如今,野菜“副业”渐渐结束,我也要正式转向“主业”,开始享用自己亲手种的青菜了。但这一季的野菜,给我带来的惊喜与收获,已经让我深深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