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数据:
1、孩子大多数的不良行为源自七项重要的感知能力的缺乏。(个人能力、自我价值,力量或影响力的感知力,内省能力,沟通能力,整体把握能力,判断能力。)
2、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三种互动方式:严厉型,娇纵型,正面管教型。
3、惩罚的长期效果造成的四个R:
(1)愤恨
(2)报复
(3)反叛
(4)退缩
4、正面管教的长期效果,有效管理的四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3)是否长期有效?
(4)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5、头脑风暴流程:发现问题,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情绪感受:
认同七项重要的感知能力,惩罚的后果,管教方式的长期有效的四个标准。
老师分享的故事很受启发。
价值想法:
1、对于七项重要的感知能力,我觉得这些能力首先要自我具备:我有能力,我有贡献,内省能力,对情绪的感知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2、重复旧的方法只能重复旧的结果。“我都说了一百遍了”,为什么这样的烦恼总是反复发生……改变先从自己做起。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自我觉察学习提升的过程。
3、让孩子通过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我能行的快乐。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自我做主而非被人教导或控制。
未来决定:
把正面管教的方法落实在家庭和工作中,关系永远第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和接纳,做一个有爱和觉察力的妈妈和老师。
对于我的挑战
女儿已经大二了,我对她的影响非常小。在家里的挑战就是:对于我一些提醒,比如整理房间,作息规律。她只是答应,但是很多时候却不会执行。
我能够做到就是和善,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时候想想抓大放小,无法改变的就顺其自然,对于孩子的规律作息,这一点对于我来说确实是挑战。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理解了心里却不能真正的接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