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共情从理论变成实践? 2018-06-14

早上,领了任务,开始复习有关“共情”的知识点。

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其包含三层含义:

1、求助者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在家庭关系中,我们可以把“咨询师”替换成“父母”,把“求助者”替换成“孩子”。

好,问题来了——

具备共情能力的家长,他(她)不会成为我们的求助者,成为我们的学员,而能成为我们的求助者,我们学员的人,基本上都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

而咨询师,如何帮助他们去培养、发展“共情”能力呢?

如果咨询师,本身也是不具备共情能力的人,或者是理论上知道自己需要具备共情能力,但实际上共情能力很有限的人,怎么办呢?

翻了翻教科书,4页半的“共情”内容,通篇都是“要”、“应该”,却没有一句具体的指导。

这不就是家长日常的困惑吗?

针对书上的具体案例的学习,我知道我这样做是错的,我也(理论上)知道正确的做法。但是,现实中我遇到的不是教科书上的问题啊?我的孩子也不是教科书上的反应啊?

那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如果不知道,那就什么都不做。

如果非要做,那就做好会错误的心理准备,并且是长期的持续的犯错并改正的过程。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可以指导你的人,在指导下减少错误的频率。

亲身验证,有效。

哪怕不指导,信,跟随,也是好办法。

至于有什么速成的方法吗?

如果有速成的方法,我早就拿诺贝尔奖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咨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2.礼貌接待方式:使用礼貌语言,态...
    一定要站稳阅读 5,851评论 0 2
  • 原物为霜华,衍生后为女子身,瞧起来大抵17,恰巧会些小法术便隐了芳华。 性子同那主人一般极其随和,对着谁都...
    媿姒阅读 2,425评论 0 1
  • 刚刚开始学PS的时候,就一直被普及配色表的概念。 当时的配色表大多都是从摄影或者名画中选出来的,各种风格的都有,但...
    顧一禾阅读 9,932评论 8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