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老师那儿学到的

      董蓓菲老师是华东师大的博士生导师,她研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国际上获得第四名。班主任许老师说董老师是这次国培聘请的大专家,所以,对董老师的讲座,我们心怀期望。

        董老师带来的是她研究的小组合作有效教学策略。她说她是最早在国内研究合作学习的。我认为她的研究成果这些年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因为她谈到了合作学习的特征、合作学习的要求,合作学习的模式等正是不少地区不少学校(包括我们学校)前几年就开始应用在课堂中的。所以,说实话,她的讲座对我来说并没有新鲜感。但是,她的一个观点和讲座的风格对我来说是绝对的有吸引力。

    先说说她的一个观点,小组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讨论。她在讲座中谈到合作学习的含义:教学上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工作,使他们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只要是能让自己和他人达到最大学习效果的小组学习都是合作学习。她举了一个学校英语课堂小组记忆六个单词的事例,五个孩子帮助一个学困生,这个孩子特努力地记忆,当这个胖胖的小男生展示最终获得95分时,他得意洋洋的一摇一摆的走回座位上。这一环节,他们合作学习了六个单词,达到了最大效果。回顾我们理解的合作学习和课堂实际操作的合作学习,是不是单纯的把小组讨论理解成了小组合作?!我们还认真的地隆重地说在需要合作时再合作,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呢?是在问题的疑难处,靠自主学习解决不了时,再进行组织合作学习。听了董老师的这个观点和事例,你对合作学习的看法有没有改变呢?

    再说说董老师讲座的风格,这个讲座内容并不多,也不新鲜,但我们为啥没感觉枯燥和时间难熬,反而觉得有趣?我觉得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董老师采用了参与式的培训,也就是利用小组合作来讲小组合作。共有四次小组活动,一次是确立四人小组的职责,第二次是找出图片中的脸的数量,第三次是续写神智诗,第四次是回答《倒立的老鼠》阅读题。不足三个小时的讲座,四次合作,且因为要发言,所以每人都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并且在组内达成共识。这种参与式的效果非常明显,也有力的证明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其次是讲座中例子的引用,一开场,一个机器人赢得各国围棋高手的事例让我们开了眼界。讲座中有图片有事例,且给人感觉都是真实的例子,这样既增加了说服力也显得比较生动。

      这个下午,已入耳顺之年的董老师的讲座给我的感觉是有一种紧张的舒服感。除了以上两点,还有她娓娓的声音,不高不低,平和舒缓,听着很舒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信件是适合谈恋爱的 写罢 用咒语封存咒语 便有了灵气 教人相信 月夜是不适合谈恋爱的 上帝只开了口井 你的笑容就落...
    薛薛聪阅读 112评论 0 1
  • “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这句话真的是不无道理,周国平先生散文作品中的每一句都值得反复吟咏,细读品味,字里行间充满爱与...
    追赶时光的蜗牛阅读 414评论 0 0
  • 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家长,信是这样写的:昨天,我儿子放学回家,晚上做作业时还好好的,一会儿拿出了一张试卷就开始掉眼泪...
    AndyLau阅读 1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