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背岳飞的《满江红》了吗?”“你说的是哪一首?”

电影《满江红》里,秦桧带领全军背诵岳飞的遗诗《满江红.感怀》,背着背着,他声情并茂起来,佝偻的背挺直了,眼眶红了,他问:“我背得怎么样?!”“他们能记住吗?需要我再背一遍吗?”

把持刀威胁的孙均都看呆了。

不仅他不放心,网友们也操着心呢,其他士兵没有台词,但陈亮,还是军官呢,替孙均给秦桧传了两句话,八个字,念了一路,到了秦桧跟前还忘两个字呢,士兵们念一遍,能背过过吗?

这真不用操心,这么多士兵,里面总有文秘人员,再说这也不是语文考试的考场,不能交头接耳,一人记住一句,搞众筹,也能拼全了。不过,我更疑惑的是,为什么是背不是唱,《满江红》本来就是个词牌,唱起来更容易记忆。

很多人看完电影就去背《满江红.感怀》了,朋友之间闲聊还会问“你会背岳飞的《满江红》了吗?”

这话不必问小学生,基本上都会背,也不必问中学生,写作文要用,肯定记得。最有可能背不全的,是大学生,背过的时间太久,忘了。

不过,要问到个文科生,他可能会反将一军:“你说的是哪一首?”

事实上,岳飞共写过两首《满江红》,一首自然是大家熟悉的《满江红.感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满江红.感怀》不太像岳飞临终遗言,这更像是打了胜仗,有自信,有信心,有希望的一种情绪状态,另一首是《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写得也很好,却很少被人提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全文如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读过《射雕英雄传》人都知道,郭靖就是岳飞的粉,郭靖和黄蓉坚守的襄阳就是岳飞第一次北伐时收复的失地。

1134年,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奏议得到朝廷许可,但赵构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

岳飞完成任务后,屯军鄂州(武昌),登上黄鹤楼,北望中原,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黄鹤楼高,极目远眺,中原山河还在金人的铁骑下。那里的旧都开封,皇家宫苑里的亭台楼阁,曾经花遮柳护,徽宗皇帝打造的人间仙境万岁山上曾经宫娥成群,欢歌曼舞,如今,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却化作一片焦土。

当初保卫中原的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中原的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沟壑。江山还是那个江山,却一片荒芜。

何时能再请缨北上,带军渡过长江,收复山河。功成之后再归来,重游黄鹤楼,那时,必是另一番心情了。

岳飞最终没有完成收复中原的心愿,但他与黄鹤楼的缘分还在后面。

1204年,岳飞冤案沉冤昭雪,鄂州率先请求为岳飞建立祠庙。

1211年,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