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网上有人提问将《愚公移山》移出课本,是否同意。欣慰的是,网上一片反对。确实,这篇文章不能移出课本,因为愚公移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脊梁。
《愚公移山》是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一篇古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平易近人。该文出自《列子·汤问》,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讲愚公家门口有王屋山和太行山挡住了路。于是下决心移开,并带领子孙行动。一个叫智叟的老头嘲笑愚公傻,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可是愚公却说山不会长高,可子孙一代代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挖平。他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就命大力神搬走了两座大山。由此引申出一句成语——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愚公移山》还是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上的闭幕词,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并称为“老三篇”而收录于《毛泽东选集》。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引用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压在中国人民头顶的两座大山,把共产党比作愚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坚强决心。
不论是寓言还是闭幕词,愚公移山的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和灵魂。正是在“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样的精神加持下,数千年的更迭,沧桑巨变,多少民族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使中华文化得以赓续相传。只要中华民族存在,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永不过时。
纵然前路漫漫,荆棘丛生,但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加持,相信我们一定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