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诗歌日随笔

今天是“世界诗歌日”,就想写几句话。

这两年,诗歌劲头十足地出现在公共生活的领域。各式各样的诗歌公众号,读诗会,诗歌出版物,乃至诗词大会,给人制造了一种美妙的感(幻)觉,一个属于诗歌和诗人的时代又一次降临人间。

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既无法以诗意的心境面对现实的琐碎,也很难做到撇去周遭各种喧嚣的声音,“独自”长久地面对一首诗,俯身潜入到它词语河流的深处,触摸其细致的肌理,在灵魂的洞穴里倾听它的回响。我们看待当代诗人的目光也是复杂的。我们宁愿去和一个面目模糊的古代诗人对话,也害怕发现,一个当代诗人在世俗生活中的面目,与诗意有多么遥远。

“对语言的敏感性造成致命威胁的,是发达资本主义无深度,商品化,速读的世界,因为它肆无忌惮地使用符号,计算机化的交流和大量打包‘体验’的方式……现代性已经从我们身上剥去了许多东西,像神话,巫术,亲情,传统,孤独;但如今它最后也成功地剥夺了我们自身”(特里•伊格尔顿)。

眼下的一切都发生的太快,消失的太快,来不及体验消化,我们就被带到下一轮信息消费中,其中包括诗歌的“消费”。微信以及朋友圈把我们的时间分割成无意义的碎片,在让我们变得更加“社会化”,更加“合群”的同时,也在不断耗竭我们的心力。当我们彻底失去“孤独”的时候,也会失去创造的力量,甚至爱的力量。

世上爱得深沉的人,往往也是孤独的人。浮躁的心供养不出深邃的爱。世上写出最好诗歌的人,往往是那些最孤独的灵魂。诗歌诞生于孤独,是一个人展开的一场与另一个自我的对话。是超越了日常经验,在语言的王国里探寻和编织那些崇高的,精妙,秘密的东西。是词语与灵魂相互寻找的过程。

附:《时辰祈祷书》 节选

里尔克


我在世间十分孤独,但却未孤独得足以

将每一个时辰分别为圣;

我在世间十分渺小,但却未渺小得足以

在你面前如一个物

幽暗而聪明。

我意欲我的意志,意欲陪伴我的意志走向

行动之路;

我意欲在寂静、无论怎样踌躇的时光里,

当某物临近时,

置身知情者之中

或者孤独

我意欲始终映照出你完整的形象,

意欲从未盲緲或苍老得

无法拿起你沉重而摇荡的画像。

我意欲展现自己。

我意欲无处须将身躯始终低俯,

因为哪里我身躯低俯,哪里我就受欺骗。

我意欲我的思想

真实的面对你。我意欲将自己描画得

如我目睹的一幅画,

久远却亲近,

如我领会一句话

如我日用的水罐

如我母亲的脸,

如一艘船,

负载我

穿过最致命的风暴

(陈宁 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