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时却“变了味”,出现“研而不调”“调而不研”“研而不改”等种种“歪风邪气”,既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又耗时耗力、事倍功半,这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警惕“材料翻新式”调研,莫要“研而不调”。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研究要想得到最真实、最贴近实际的民情,最重要的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然而,部分党员干部以“工作繁忙”脱不开身为由,把实地调研变为“笔头调研”“拍脑袋调研”,甚至把已有材料“改头换貌”变为现有调研结果,这不仅违背调查研究的初衷,更是缺乏实事务实、真心为民态度的表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研而不调”“新瓶装旧酒”的调研歪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实实在在做些沾泥土的调研,听取“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问题”,获取最深入、最广泛、最真实的民情民意。
警惕“摆拍作秀式”调研,莫要“调而不研”。听听汇报、走走过场、开开座谈......一些调研漫无目的、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看似跑了许多地方,到了很多单位,用了很多时间,却对基层情况雾里看花、一头雾水,找不出基层工作的“病症”,配不出解决问题的好“处方”,这不仅严重损害群众感情,更是增加基层负担、影响政府形象。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摒弃“调而不研”“观花式”“打卡式”的调研歪风,以“四不两直”方式奔着问题调查、带着问题研究,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收集捕捉各种信息资料,将问题找精准,把对策建议弄到“点子上”,谋划到“关键处”,真正做到既“身入”基层,又“心至”基层。
警惕“虎头蛇尾式”调研,莫要“研而不改”。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研不是目的,形成调研报告也不是调研的“终点”,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谋福才是调研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慎终如始”,摒弃“研而不改”“雷声大雨点小”“断尾式”的调研歪风,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推动调查研究成果从“纸面陈述”转为“落地解决”,让调查研究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做实做深做细调研“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