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分析(1)——鸟伯乐实验班课堂笔记

我们之前把小说涉及的12个元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阅读小说就是对12个元素进行分析。有的元素没有列入小说元素里,比如环境,线索,等等。我们会用三次课来讲应该如何去分析解读一篇小说。徐则臣的小说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很棒的,有的也是正常的水平,我们并不用对每一篇作品进行分析。选择《露天电影》,因为比较有意思,可借鉴。

假设我们今天是第二次阅读,应该先对标题进行解读。第一次读,觉得这标题还不错,读完之后再分析,就会发现标题很有意思。首先,它起到一个线索的作用,接通了过去和现在,不过,对于未来并没有进行暗示。第二,作为一个身份。秦山原是放映员,代表一种文化的象征,知识分子身份的象征。第三,露天电影是一块幕布,具有故事的张力,还带有审判的意味。如果从启蒙人向农村人进行启蒙的角度看,它裹挟着对农村女性的伤害,这就使作品有了审判的意蕴。所以,标题的内涵还是很丰富的。

再如,徐则臣另一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也有类似意境在里面,和《露天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小说《跑步中关村》也一样,中关村属于区域的某个地方,代表某种隐晦的含义。徐则臣对标题的打磨充满了诗意,进行式题目有动感在里面。

接下来我们分析从局部细节着手进行品味。

开头。“车子正跑着,顿了一下,又憋熄了。”小说的开头提速,有转折感,给全文定了基调。小说在开头进行提速,有利于抓住读者。叙事以后,进行故事的细节描述,描述停车后的情景。在这里,用司机的粗鲁言语陪衬秦山原的人物性格。人物的语言也不是随意安排的。我们想表达自己观点时,可以通过人物去说,说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让人物从一个场景到目的地?这是需要设计的。我们要让人物有波折感,才吸引人。秦山原本来要去海陵,但中途下车了,去了扎下。扎下是一个被主人翁遗忘的地方,所以要停车才想起来,这样就符合人物的性格。开头这些描写是让人物命运在这里转折。如果写的内容在小说里起到的作用不明显,这个内容就不是必要的。

塑造人物形象,要注意异质性。撒尿的这段描写,作者用了全知视角到人物视角的转换这种写法。这种写法好像长镜头变成特写,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在这里的描写,作者把低俗当成伟大进行铺陈,具有反讽的意味,这是现代小说的特征之一。品味撒尿过程,有某种性的暗示在里面。司机喊他快一点,秦山原却偏偏慢慢来,这里用了迟滞的写法。

简单概括,小说开头就是描写秦山原要去海陵,但是中途下车去了扎下。

听了卓老师的课堂,我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解读一下刘庆邦短篇小说《响器》的标题和开头。

《响器》标题的线索作用。所谓“响器”,就是大笛那一套家伙,故事讲一个乡村女孩高妮,看人家办丧事听到唢呐,生命深处受到民间音乐的感动,于是跟着人家想学大笛,但家人反对,还把她关起来,但她宁可不吃饭,也坚持要学,最后她吹的唢呐异常惊心动魄。这里,响器这个故事线索贯彻全文。

《响器》标题的张力作用。在《响器》里,一个乡村女孩高妮,竟然令人匪夷所思、本能地爱上乐器大笛,如痴如狂地追随“响器班子”,并成为崔家班的一员而远近扬名。在这里,高妮对大笛的迷恋,成为叙述、故事、性格发展的不易察觉的推动力。如果抽离了“响器”,这篇小说就没有了转折和高潮,也没有了结尾的振奋人心。

《响器》标题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响器是一种乐器,自然成为音乐世界的象征,这种乐器在特定的伤悼、送别场域所产生的奇妙旋律和感召力,已经跨越生死边界,让人们忘情地进入超拔的、具有强大召唤力的乐曲所引领的世界。另一方面,响器成为人的思想和灵魂的象征。刘庆邦说,“这里面,故事可能不再重要,重要的反是味道,是音乐的自然性。看这个小说,好比你看到一棵树,你只看到满树繁花,而不在意枝干。我的观点是,每个人都是一个响器,都渴望发出自己最‘惊心动魄’的声音,而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响器。”响器,联通起人与人、欢乐与悲伤,具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智、粗鄙与神圣之间的悼亡与伤逝,仪式与超脱。可以说,《响器》的包容度在于,它从现实出发,抵达超现实的灵魂的维度。乡村女孩高妮通过响器实现了人生价值,吹响了生命的乐章。

《响器》标题的主题作用。响器代表了一种新风尚、新观念。高妮的胜利,不仅是理想的胜利、婚姻的胜利,而且是新风尚、新观念的胜利。

再看看《响器》的开头。

“庄上死了人,照理要请响器班子吹一吹。他们这里生孩子不吹,娶新娘不吹,只有死了人才追打张扬一番。”这个开头很短,句子短,段落也短,一下子切入死人这种大事,预示这有人的人生要发生转折,出来死者,又是谁呢?非常具有悬念。

“大笛刚吹响第一声,高妮就听见了。她以为有人大哭,惊异于是谁哭得这般响亮!当她听清响遏行云的歌哭是著名的大笛发出来的,就忘了手中正干着的活儿,把活儿一丢,快步响院子外面走去。……”小说开始从细节开始放慢速度描写,刻画高妮这个人物的异质性,她听到大笛着魔了。我们可以想象后面必定有精彩的故事。

这就是《响器》精彩的标题和开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了小说的十二元素之后,我们接下来要跟着卓老师的脚步,去将《露天电影》进行第二次阅读,然后用十二元素的理论去分析它...
    榕树下zhou阅读 5,105评论 29 31
  • 前言 尝试实践,解读看过的作品,掌握这个思维。 以前解读过《受戒》《奔月》《孔乙己》。 纯粹交流性质,实际目的是交...
    危微阅读 3,994评论 9 42
  • 今天听卓老师讲了怎么分析短篇小说,如何用元素理论分析作品。 首先我们不需要对每一篇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只需要选择我们...
    晓风知非阅读 4,183评论 8 57
  • 卓老师在这节课,以《露天电影》的分析来示范如何进行作品精读,不是所有的小说都需要以此方法进行分析,而是对于带给你强...
    浮生长乐阅读 3,818评论 12 18
  • 跟着卓老师读徐则臣的《露天电影》。 标题:《露天电影》 这个标题起了什么作用?看着平淡,仔细品味,有内涵。 首先,...
    咸蛋螃蟹阅读 5,539评论 20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