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有刚刚工作不久、又与我聊得来的新人向我表示他们对目前的工作没兴趣,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某某工作。
正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那样,这些人不快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然而,真的是他们以为的那样么?不客气地说,现实中99%的情况下并非如此。
首先,职场中没有单位或领导会照顾你的兴趣,给工资给你是要你干活,不是为了你的兴趣。而且,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不善与人交往的人通常开会的时候会坐在会场角落、不擅长写作的人通常会避免参与文稿起草方面的工作......所以,我经常会建议新人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儿我并没有做好?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不喜欢。
其实,相比于兴趣,新人更应该思考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反过来,自己做的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粹因为那事儿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事实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那就直接换一件事情做就完了。事实上,谁有能力逼你去做一件你确实不喜欢做的事情呢?如果真的被逼去做了,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能有多讨厌呢?
换个角度看,有的人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挫折而已。因为还没有遇到过挫折,还没有证明那件事情他们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儿与他们来讲确实具备很大的吸引力。
事实上,很多人真的放弃原来自己做的事情,然后去做新的、所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最终会发现,这件事想要做好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没有多久,这些人就会因为做不好而失去兴趣,然后开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并且给自己一个“合理化”理由:我做不好这个工作是因为我不感兴趣而已,我真正感兴趣的是XX工作....
很多人以为,表面上看起来,因为对这件感兴趣,才会做好,也就是常常听到的,要先培养兴趣。实际情况,可能是反过来的,刚开始因为把事情做好了,做的比别人好,做的比大部人好,因此才有了兴趣,有了信心,愿意投入更多时间、精力,越做越好越有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在一次采访中一位采访者问陈丹青: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陈丹青说:人生一点没有意义的,生命没有意义的。意义都是自己赋予的,你觉得有意义了就是有意义!并不是这世界无趣,这工作无趣,关键是你无趣,不懂得让一件对于你重要的事情变得有趣。与其说兴趣是一种天赋,不如说兴趣是一种自我技能,自我管理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