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无爱亦无生趣

听了张爱玲的传记课,最大的感触是:幼年坎坷,客死他乡。

说真的,张爱玲的书我一本都没看过,改变的电视电影我也没看过,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著名女作家,深受女性追捧,写过很多好文章。

听了李源老师的课,又去度娘看了看,我的理解是,张爱玲坎坷的幼年,影响了她一生的格局。

早年的败家老爹,凉薄的母亲,让她没有学会爱和被爱。又身处在那样的乱世中,也没有时间去补上这一课。

她和胡兰成的结婚,我觉得她没有家国的格局(胡兰成并非彻底的大汉奸,他更像是在汪伪政权混口饭吃而已)。这应该和她少爱的人生经历有关。

逃亡香港,回大陆,再逃亡,最后定居美国。种种过往,更多的是透着她的凉薄与无奈。

从她身上我没有看到什么大解脱,只看到了无爱的凉薄。她晚年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大爱存真,难道不能理解为另一种无爱无感吗?

她晚年的独居,我感受更多的是,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去热爱点什么,除了那些存量。

我更想说的是不能像她这样。

我们需要爱这个世界,才能更好的爱我们自己,进而再爱这个世界,像一个小宇宙一般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万不可陷入“凉薄”的绝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