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非虚构写作课》读书笔记

书名:《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好故事》
作者:马克·克雷默 (Mark Kramer) / 温迪·考尔 (Wendy Call)

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每年秋天都会举办为期三天的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有关非虚构写作的,与会人员是上千名最著名的作者和编辑。有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纽约客》资深作家,也有好莱坞的著名编剧。这本《哈佛非虚构写作课》就是来源于这些人发言,经过精心的编辑,集结了51位名家的91篇文章,来告诉读者到底应该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本书主要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寻找好的写作主题

寻找好的主题就是断定一个故事值不值得去讲。首先,你必须仔细考察,这个话题有没有情感价值。其次,你必须能够有某些特殊的途径,找到故事中的关键受访者,有办法让受访者对你敞开心扉,得到你想获取的信息。

第二,如何处理故事结构。

这本书告诉我们,故事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叙事,也就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二个层次是情感,也就是主要人物对事件的感受。第三个层次就是意义,告诉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东西。

第三,如何建立故事的场景。

这本书告诉我们,想要建立一个真实故事的场景,无外乎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我们自己观察到的,二是借助别人的观察重建的。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都应该让场景具备几个关键元素:精确,气氛,对话,情绪,让你的读者可以身临其境。

书中金句摘录

任何时候当你生动再现一个未曾亲历的场景时,都要让读者确知你不是在胡编乱造。读者应该知道你使用的每一个重要细节都有其来源。

场景比解释更能有效率地传达和确立非理性的、情绪性的、细腻的信息。作为作者,你应该发掘与读者分享复杂性的能力。开拓读者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解放。

时间顺序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讲述的故事中自我定位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所有叙述性写作中,读者需要感受到时间流逝,但一定不能再时间中迷失。

在故事的结尾,或者一个长篇里每一部分的结尾,你的叙述必须达到高潮。这未必是一个响亮的时刻;安静的瞬间常常更加意味深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