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性的贪、嗔、痴

艾菲的《直击本质》中讲到,如何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说有一篇公号文章的原标题是《<失控>书摘50条,精华都在这里》(2天,阅读量300多);后经专业人士修改,标题变成了《如果你读不完<失控>,至少可以读完这50条书摘》(2天,阅读量1万多)。

同样一篇文章,标题的改变带来的是阅读量的极大变化。究其原因,原标题只是平铺直叙,而修改后的标题直击读者痛点。

当然也跟《失控》这本热门书有些晦涩难懂,能读完的人很少有关。从中能发现,不同类型标题能够带来高阅读量的原因——它们击中了读者的痛点,或是爽点。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思维。站在读者的角度看他们需要阅读哪些内容,哪些文章能够提供给他们帮助。那怎样理解用户思维,什么是用户思维,其实这背后最根本的是洞察人性,理解人性。

人性都有贪婪、嫉妒、执着、恐惧的一面,用佛家的说法就是贪、嗔、痴。

贪就是贪婪,爱占小便宜,无利不起早,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比如搞商场搞活动大酬宾,会员卡充200送50,那肯定会有很多人去办会员充值。

有次去外面吃饭,服务员介绍28块钱买12张优惠券,每个月可以用一张优惠券免费吃一道菜。想着挺划算就买了。后来每次去吃饭都去这家餐厅,吃了半年就吃腻了。因为菜品不多,过来过去就是这些菜,后面剩的几张优惠券全都扔了,及时止损。想想这就是商家利用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看似吃亏了,一道菜才2块多。其实是赚了,消费的次数大大增加了。

嗔就是怒、抱怨、 嫉妒。人比人气死人,老想跟别人比,如果别人比自己好,自己就会受不了。如同一些会员卡会有铜卡,银卡,金卡,白金卡等不同的等级。分成三六九等,就是有个比较区别,像台阶一样让人一步一步不断往上走。当自己有了铜卡,心想着来个银卡岂不更好,等有了银卡又想着升到金卡更划算。

嗔是一种不良情绪,控制得好,就会不平而鸣,有骨气;控制得不好,就会不平而怨,没志气。这是一种攀比心理,一山还有一山高。千万不要和人比事业、存款、房子、车子、孩子,要比就比健康、心态、自律。

痴是痴心妄想,一种执念。常说的一根筋,认死理,钻牛角尖,发展到最后就是走火入魔。就像新闻中经常报道的那些被骗转钱的老人、被洗脑的传销人员,一开始都是贪念作祟,到最后发展成痴念,不能自拔。有痴念的人要记住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