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惊喜,是惊喜还是惊吓?
一大早,没头脑就无精打采地往工位上一趴,问他出什么事了?他叹口气,跟我说:“唉!我结婚这几年,一直跟媳妇租房子住。我家领导一直都希望,能住得舒服点。这不上周末,她三十岁生日,我一咬牙一跺脚,就交了首付,买了套小两居,想送她一个大惊喜。谁知道,她说我这不是惊喜,是惊吓,跟我大吵了一架,还扣了我12个月的零花钱,你说我冤不冤啊!”
老路心想,说你没头脑,你还真就没头脑。有你这么过日子的吗?连买房子这么大的事,你也“憋大招”啊?
回到职场,“憋大招”和“作大死”差不多是一个意思。那为什么大家还是都愿意憋呢?
有的同学知道,老路的团队完成了一轮来自英诺和红杉等机构的融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投资人,也变相成为了我的老板。虽然他们很信任我,但是我还是不自觉地拖很久才跟他们汇报。我承认我的内心,是希望有一些明确的进展之后,再跟他们汇报。我审视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不自觉地憋大招呢?
其实,我们潜意识里担心的,无非是这三件事:
1. 怕加事:我们担心经常汇报,老板时不时加个需求,比如说我这段时间全力在做A这件事,一汇报,老板问,B那个事怎么样了,你能不能把B也给做了。
2. 怕添乱:我们更担心老板乱指挥。也不是说老板不如我们,可是我都计划好了,他突然说这样那样,会打乱我们原本的计划。这个时候,执行也不是,不理他也不是,就会两难。
3. 怕挨骂:有些事,不到最后一步,都看不到结果。过程中汇报,很容易表现出来的是没有成绩的样子。这个时候,一汇报,就容易挨骂,就容易让老板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期待到最后有了好成绩,再汇报。
不汇报,就是不靠谱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担心对不对呢?是对的,没毛病,确实会有这些问题。第二个问题,那是不是就可以安心地憋大招了呢?答案是,还是不行,我们还是得及时汇报。为什么呢?
因为这都是我们自己的视角,我们没有看到老板的视角。不懂汇报工作,从老板的视角来看,你这个事,不专业;你这个人,不靠谱。
什么叫“不靠谱”?你想象一下,车快没油了,仪表盘上的报警灯却没亮,害得你半路抛锚;手机快没电了,提示音却没响,电话打到一半,直接黑屏。这,就是典型的不靠谱。在老板面前不靠谱,你跟这台车、这个手机一样,不是要被送修,就是要被淘汰。
罗胖说,什么是“靠谱”?靠谱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换句话说,老板要的靠谱,不是最后的惊喜,老板要的,是安全感,是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这个感觉的重要性,甚至要远大于你把一件事做成,带给他的喜悦。
就着安全感这三个字,我们延伸到今天的方法论。
一句话理解“汇报”
多做汇报,少憋大招,不作大死。
有效的汇报,记住两个方法:
第一,老板要:安全感。项目的汇报用起点、半程点和终点这三个节点,ongoing工作用固定时间、固定方式、固定模板、固定对象这四个固定,让工作显得可控、可预期。
第二,下属给:参与感。汇报的细分动作是“报联商”,在同步信息的同时,别忽略了“请示”这个环节,对老板,也是一种参与感的兜售。
有人说,汇报的过程,就是动态地管理老板预期的过程。这个观点,你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