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时代楷模。她和华坪女子高中的事迹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高尚哲学。
勇气
张桂梅只身在云南偏远贫困地区华坪兴办女子高中,哪来的勇气?
张桂梅三十八岁时经历了她人生的第一次重大的灾难——丈夫去世。她为了给丈夫治病,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能借钱的地方她都去借了。那段日子里,她深深地体会了借钱的艰难,领会了没钱的困难,也尝尽了求医的艰辛。严酷的现实磨练了她。她坚持在贫困、艰苦的地区兴办贫困女子高中的勇气就是来自这样的经历和磨练。
张桂梅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历经严酷考验,锻练出胆略,拥有真正的勇气。”
感激和感恩
1997年4月,医生面色凝重地告诉她:“快去昆明做手术吧,你子宫里的肿瘤有5个月孩子那么大。”为丈夫看病早已让她一贫如洗,手术费用又十分高昂,拿着诊断报告,张桂梅哭了一整晚后决定,这病不治了。
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样,给学生们上课。直到几个月后中考结束,她才把患病的事情告诉学校,在县里帮助下去昆明做了手术。
张桂梅没想到,得知她生病后,学生们去山上给她采野核桃,剥了满满一大盆核桃仁,两手黑乎乎的。还有学生家长去山上采野灵芝,磨成粉,让她拌在饭里吃。“他们说,吃这些能治病。”
更让她意外的是,华坪县妇联发动全县为她捐款。在捐款现场,一位老乡把仅有的5元路费捐给她,宁愿自己走几小时山路回家;还有一位来赶集的村民,把原本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给了她……。
梦想
华坪县是贫困地区。
女孩被遗弃、女孩辍学的事经常发生。有的女孩从出生到长大,爷爷奶奶甚至都不会和她说一句话。
“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我的目标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2002年,“我想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山里的女孩们读书,让她们走出大山……”这是张桂梅的梦想!
2002年到2007年,历经困苦,她只募集到了1万元。但是她一直怀揣“梦想”。
自燃
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都是贫困、辍学或落榜的女学生。
第一届学生中有一名数学6分的女生,三年后也考上了大学。
她们十分珍惜进入华坪女子高中的机会,内心点燃了希望。
意志
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
每天5点15分,她都会准时从女生宿舍的铁架床上爬起,忍着全身的疼痛,乘坐宿管员的电摩托来到教学楼,颤巍巍地从一楼爬到四楼,把每一层楼道的电灯点亮。
“女孩子胆小,把灯提前打开,她们来晨读会感觉更安全、更踏实。”张桂梅如此解释自己的执拗坚守。
楼道里,她瘦弱的身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大山女孩们的追梦之路。
“周扒皮”校长
“快点儿,磨蹭什么?”
“你们迟到一分钟、一秒钟我也不干!”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这已经成了女高最独特的风景线。拖着一身的病,十几年坚持,这才叫意志。
从5点30分起床晨读,到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睡觉,除了中午有40分钟午休时间外,其他时间都要用来上课或自习,连吃饭、洗碗的时间都被严格限定在15分钟以内。
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甚至不允许学生在吃饭时聊天。
女学生爱美、爱干净,可为了杜绝学生频繁打理头发、洗衣服浪费时间,张桂梅要求所有学生留齐耳短发,并把洗衣时间严格限定在每周六晚饭后。
学生们几乎做什么事情都是跑着的: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
信念
“党员在阵地就在。”
她领读入党誓词,强化教师的信念。“那种庄严、神圣的感觉从来没有过。”
组织学生唱红歌,“红梅赞”“英雄赞歌”
每天课间,老师重温入党誓词,学生重温入团誓词。
十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
榜样
年轻教师勾学华,婚礼当天早上还在上课,中午匆匆办完婚礼后,晚上又赶回学校给学生上课;教师杜朝仙右脚骨折,因担心学生高考,拒绝了医生要求她静养的建议,让在设计公司的丈夫辞去工作,每天背她来教室上课……。
十多年来,女高的上千名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和张桂梅一样,主动选择去了偏远艰苦的地方工作。
什么是勇气、感激和感恩、梦想、自燃、意志、信念和榜样?
这就是勇气、感激和感恩、梦想、自燃、意志、信念和榜样!
勇气、感激和感恩、梦想、自燃、意志和信念都是高尚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