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宣纸一般分为熟宣,半生半熟宣和生宣,一般来说生鲜是明清之后的常用的,但是一般人都觉得他不好操控。
我参加过一些书法过级考试,比如说省书法家协会的,要求用生宣,那么很多人在这方面不是容易控制好,所以说容易出现洇纸的问题。而国家教育部的书画考试中心,却要求用半生半熟宣纸,那么这样的话呢,实际上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我今天写的三张纸,大家可以看一下,第1张和第2张都属于是半生半熟宣,效果还行,然后第3张是生宣,因为有一段时间没怎么写了吧,所以今天也还是有点没控制好,但是要说到浸润的那种味道,当然还是那个生宣是最好的,当然,因为没有调整好的原因,效果不是很好,但是看得出来,笔墨的那种韵味儿还是出来的,像我们经常说墨分五色,那么只有很多时候写生宣才能特别觉出那种感觉来。今天呢也还是临的集王圣教序,那种流畅度勉为其难是有了,但是笔画的娴熟啊,气韵的深沉啊,那种笔势啊,笔力啊都还是非常的差,所以说我们自己要多看看多想想,更重要是多写才有可能达到好一点的境界。
关于书法考级,我上次跟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我们水平不怎么高的话呢,我参加省书法家协会的那个,反而难度还要轻一点。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勉强会写也写过生宣,但是很多的字比我写的好的朋友,可能生宣写的比较少,那么一上去就完全洇了一大块,这样的话呢反而是我比较占优势,但是我们去参加教育部书画考试中心的过级考试呢,大家都差不多的水平之下呢,那么半生半熟宣更能显示出他们在笔画和结构上的造诣,所以我个人反而处于一些劣势,这也真是有趣的事。
像这次参加教育部的书画考试的7级,我是在一个医科大学里边的考点考试,结果呢,因为早上走的有点早,一时疏忽居然忘了带。毛毡大家都知道是缺不了的,结果那个因为是医科大学,所以杂货店没啥书画用品,反正当时找不到,旧报纸也还是找不到。没办法之下,只有凑合着准备用自己准备的草稿的宣纸来垫着写。好在教育部的果然财大气粗,居然给我们准备了毛毡,所以这也是意外之惊喜。
但是也就说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要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不然的话这是非常吃亏的。我记得中央美术学院一位书法老师,她就说过带同学们到外面去写生啊,去写字。结果呢,他们到了一个类似于兰亭雅集,曲觴流水的这样的一个地方,于是带了毛毡的就很舒服的把毛毡直接垫在那个石桌子上,很惬意的就开始写字,开始创作了。而没有带毛毡的同学,不管在石头上,木板上还是在桌椅上面,都显得非常的狼狈,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毛毡是个神奇的东西,没了它我们写字会很惨的,我去年开过书法课误人子弟,得意之处就是每次上完课干干净净的。
这也就是告诉了大家提前准备毛毡之妙用,因为除此之外呢,只要有了毛笔,好像我们的墨汁啊,清水啊,这些都还是比较容易得到的。当然临时你非得要准备一下风雅之趣,抚琴啊,古装啊,还要加上一点,比如说焚香啊,还有比如说完全复古的手工去磨墨条,这样呢总体效果是很好的,虽然也是很麻烦和花时间的。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松风呼啸,日光朗照之下习字,就算得雅趣,那么至于字写得好不好,是否表现出来了自己的水平那都还在其次。所以这是雅事,当能够调节放松我们的心情,跟日本的茶道一样,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作用。所以说今天用这三张纸上面的粗劣的字作例,是想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时候都来得及,但一定得准备好,第2张要写的比第1张稍好一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写熟了,逐渐进入状态的原因了,如果我们每次都能够达到这种状态,那么我们的字一定能够进步很多,所以说这是今天的一点浅见。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书法路上一同前行,谢谢大家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