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文/竹溪云山

中国人凡事向来讲究个三、六、九,人在江湖,讲个五湖四海,初次见面,来个三生有幸,恋爱了,有些忐忑,三心二意,待入了土叫也来个三长两短。

大好山河,更要做文章了,“三山五岳”,便仿佛五子登科了。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 瀛州、 方丈三山,都是仙气十足,不食人间。

“五岳”,把五座山纠结在一起,也体现了中国人喜欢这天地人和的景象,这五座入围的山便是: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南岳 衡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山本来也不争名逐利,没个高低贵贱,至从有个“五岳”之说,仿佛这山也有了领袖。

这“五岳”,单从颜值上看似乎并不出众,个头也就大抵是个五短身材上下,比那巍峨玉立之天山南北,只能算是脚底指甲一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岳”暴享大名,除南岳衡山外,皆出身黄河流域,虽有些灰头土脸,却也占尽天时地利,说白了就如,“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汝看此五山,也一个道理,人杰地灵,关键还是在人。

“五岳”的老大是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境内,“泰山北斗”,称“中华第一山”,仿佛中华第一宝,熊猫,中华第一酒,茅台酒。

《诗经》早就注目了,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也得太阳的青睐,日出也是一流的,(清)姚鼐 《登泰山记》: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封禅”这中国古代第一大典,也是泰山专利,历代真真实实上过泰山“封禅”的帝王有六位:

秦始皇帝赢政、汉武帝刘彻、光武皇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赵恒。

那场面真是个日月增辉,地动山摇了,也只有这泰山,才有此气场了。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华阴,资历也不亚于泰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在华山西峰上,至今还留有巨大的“斧劈石”。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自古华山一条路”,当年韩愈登华山,回首万丈深渊,吓半死,几乎生无所念,还是华阴县令得知情况,派救援队员,把他架下山的,那里还有当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豪情。

寇准七岁时以华山为题写了首著名的神童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华山虽为中华第一硬汉山,却也有美丽的神话:《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刘兰芝这对苦命鸳鸯就葬在华山脚下:“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大同,虽号称全真派圣地,但故事就显单薄些,幸好还有唐代贾岛的一首关于恒山的诗流传下来: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当然恒山的亮点就在悬空寺,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而名声大噪,仅凭这点,在“五岳”中也独树一帜了。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恒山有个悬空寺,嵩山就有个家喻户晓的少林寺了。其实当年武则天也在嵩山上建起了“登封坛”,举行嵩山大典。

中国人至鸦片战争以来,向以东亚病夫示人,中国有所谓四大国粹:“麻将,太监,男人辫子,女人小脚”,这些玩意,焉得干净利索,据说当年高丽男人喜穿长袍,坐在树荫下,喝茶谈天,缓游终日,慵懒以拱,全国如此,结果亡国,所以中国人需野蛮其体魄,一座少林寺由此扬眉吐气。

其实嵩山也蛮人文的,许多文化大咖都去过。

王安石:“嵩山填门户,洛水绕阶除”。

王昌龄:“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杜牧:“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苏轼:“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最著名的诗,还是王维的《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其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

还有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它与河南商丘“睢阳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初四大书院。当然今天只成一种回忆了。

这最后一角,便是独隅南方的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阳,是“五岳”中颜值最高的,气候宜人,朗朗天日,茂林修竹, 奇花异草, 景色秀丽,不一而足,令北方大佬羡慕不已。

有首无名氏写的诗,单表这衡山的好处:

七十二峰秀芙蓉,烟云飘渺罩祝融。

方广寺深翠竹密,回雁峰前飞雁鸣。

“回雁峰前飞雁鸣”,这大雁北来到此便徘徊不前了,也可视为南北方之界碑了。

李白亦涉足衡山,写下诗篇: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刘禹锡《望衡山》:“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

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有时爱上一座山,就因为一个人,一首诗。

“五岳”,独领风骚,冠盖华夏,笑傲群山,江山胜迹,吾辈登临,自是一番千古意味,登顶我为峰,与山缱绻,与古人对白,浩渺乎,天地一统,而心独驰,不亦快哉!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古今第一背包客,徐霞客曾两登黄山, 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的感叹。

还有那“峨眉天下秀”,“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庐山,飞瀑流泉称胜之雁荡山……锦绣大地,星斗其山,在本文里就不再喧宾夺主了。

一2019.6.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