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明智部•经务卷•0338李若谷赵昌言•釜底抽薪

译文

安丰县芍陂是孙叔敖建的,是一条南北的河渠,可以灌溉万顷良田;干旱的时候百姓就就侵占河渠的地耕田,雨水大到溢出渠时就破坏河堤引流,于是芍陂失去了灌溉的作用。

李若谷任职寿春时,就下令河堤溃决时官方不调派兵夫修理,只调河堤边的百姓去修理,从此再也没有人去破坏河堤了。

天雄军的富豪干草遍地,因此他们会破坏官府的河堤(保护自家的干草)。

咸平年间,赵昌言任太守的时侯就知道这件事,但却不管不问。

有一天,河堤溃决,官吏来报告事态紧急,赵昌言命令拿这富豪家里储存的粮草去堵塞决堤处,从此就再也没有人来破坏河堤了。

[冯评译文]

近来东南漕运的事务很紧急,每年冬季都要修坝疏河,耗费巨大,尤其以丹阳一带更严重。探查事由,是附近居民每年可收到脚夫搬运沙土的工资,运河阻塞对他们有利,每当修建水坝时,先贿赂掌管奠基的人,等运完粮食之后,往往在深夜时分去填土,到冬季时水干涸了,不得不疏通。

如果依照李、赵两位先生的方案,用一年的费用,做好疏通的工作,然后明示居民,以后如果再有淤塞,就要附近的居民自行挖掘疏通。这样或者可以使一般县镇停止无谓的耗费。有人说每年疏通运河,不只脚夫有利,即使官吏也有利可图,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事了。

原文

安丰芍陂县,叔敖所创。为南北渠,溉田万顷,民因旱多侵耕其间,雨水溢则盗决之,遂失灌溉之利。李若谷知寿春,下令陂决不得起兵夫,独调濒陂之民使之完筑,自是无盗决者。

天雄军豪家刍茭亘野,时因奸人穴官堤为弊。

咸平中,赵昌言为守,廉知其事,未问。

一旦堤溃,吏告急,昌言命急取豪家所积,给用塞堤,自是奸息。

[冯述评]

近日东南漕务孔亟,每冬作坝开河,劳费无算,而丹阳一路尤甚。访其由,则居人岁收夫脚盘剥之值,利于阻塞;当起坝时,先用贿存基,俟粮过后,辄于深夜填土,至冬水涸,不得不议疏通。若依李、赵二公之策,竭一年之劳费,深加开浚;晓示居民,后有壅淤,即责成彼处自行捞掘,庶常、镇之间或可息肩乎?或言每岁开塞,不独脚夫利之,即官吏亦利之,此又非愚所敢知也。

芍(que,四声,却)陂(bei,一声,背),春秋时期孙叔敖主导修建在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今安徽寿县南。

叔敖,即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庄王的令尹,业绩相当不错。

天雄军,地名,魏博镇,“河北三镇”之一,今河北南山东北,渤海湾至黄河。

刍茭亘野,刍茭即干草,牛马的饲料。亘野指的是漫山遍野的意思,弥山亘野。

赵昌言,北宋大臣。是个学霸,考进士的时候名列前茅。

咸平,北宋真宗时期的年号。

果然,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才知道疼。

芍陂和天雄军的堤坝之所以时常崩溃,就是因为附近居民出于自己的短期利益做出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堤坝的质量再好也不能避免堤溃。

大概和赵本山的小品《三鞭子》里面的事差不多,类似的事情,我们当地就有。

我们当地有一段路特别难走,坑坑洼洼的。每当下雨的时候总会有货车卡在坑里,司机只好花钱请附近居民帮忙推车,所以那条路永远也修不好,不过小品里的坑是为了坑日本人的坦克,而现实中的坑是为了坑司机。

后面冯梦龙还给出了个题目,我觉得他这么说也不甚合理。

因为时间久了河道总会淤塞的,妄图一劳永逸,一次性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应该再加一条,每三年或五年,官方组织摸清情况再视情况定是否需要疏浚。

不过,无论如何,政策还是得看落实情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