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二三事 | 别人家的孩子and别人家的家长

1 别人家的孩子

世界上有一种孩子绝对是众父母心中的No.1,是最优秀的、最招人喜爱的,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宽容,善良,上进,自觉,讲卫生,守纪律,懂礼貌,成绩还数一数二……

能拥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就太好了!不是吗?

你是否也曾是无数次的问过自己: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这样的幸运?

同样是做父母,为什么别家的父母能那么省心、那么轻松、那么的有福气呢?

这个执念就像做梦一样,大多数的父母恐怕都曾经做过这个美梦吧。

有的父母觉悟高些,不想用对比伤害自己的孩子,便将这个美梦埋藏在心中,就像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生活中,有些人用看小说的方式来实现自己无力实现的梦想,排遣内心的失落。

这些父母多经过修炼,比如说学习过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上过父母大学,或学习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他们懂得“不能给孩子随意贴标签”、“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的危害。

未经修炼的父母则要随性很多,见到优秀的孩子就像受了刺激,把自己养儿的委屈一股脑释放,会忍不住来上这样一句,“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再看看你……怎么就这么……”

这句话像刀子,直插孩子的小心脏。连谎话说1000遍都成了真话,这样的“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语言,多说上几遍,孩子便就当真了,他会越来越活成你不满意的样子。

2 别人家的家长

当班主任那会儿,一些事让我至今难忘。一位人高马大的爸爸在烈日炎炎的马路边哭诉着说,“现在这孩子实在没办法管了!说实话,现在我连跑到马路上、被车碰死的心都有了!我该怎么办?”

因为工作忙,他与妻子将学龄的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带。而爷爷奶奶的监管力度有限,孩子迷上了手机。

后来,成绩下降、心不在焉、浑浑噩噩,也都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等家长事业有成,回过头要管孩子的时候,却发现已经使不上劲儿了。只好扯下脸皮向班主任求助。

一个成年人通过辛苦打拼积攒起来的那点底气和自尊,瞬间灰飞烟灭,也实在是可悲可叹!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法弥补孩⼦教育的失败!”这句话,是李嘉诚说的,也是很多父母的切肤之痛。

无独有偶。办公室里曾经走进过一位中年男人,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这是一位高二学生的家长。他是为儿子的事情来的。

聊着聊着,他的双手就捂住了眼睛,声音变得嘶哑。“我和他妈妈约定好了,孩子高考之后就离婚呀!孩子现在回家,进来出去都不理我,我该怎么办?”他自顾自地抹着眼泪,诉说着。

我很心疼对面的这个男人。他事业有成,吃苦耐劳;但也是一位婚姻不幸福的丈夫,更是一位为孩子发愁、伤心、手足无措的父亲。

当孩子出现问题,大多数的家长会着急着将问题解决掉。但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看病尚且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找对病因才是正确施治的前提和关键。

就像治理水患,教育孩子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是“疏”,二是“堵”。你常用哪一种呢?

这么说吧,“堵”常会立竿见影,但后患无穷。因为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将深层次的问题掩埋土下,像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总有一天会得以爆发。

“疏”则不同,修建河道、水流改向、控制水量、把握流速,这些都是劳心费事的事,也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这样治理下来,水不再为患,人事也就顺了。何乐而不为呢?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始终认为:换位思考和同理心至关重要!当你常常能够看见孩子,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你的“教育”,也就不难了。

反之,只因为你不懂他,所以他都懒得跟你说话了,又怎么能够心甘情愿接受你的教育呢?

孩子因为爱你,所以不拿你和别的家长比,比你的收入多少,比你的地位高低。

希望我们的家长也能够因为爱孩子,慢慢放弃心中“别人家孩子”的那个执念,开始正视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先静下心来,不要着急,不要发火,更不要妄下结论,忙着批评、吼叫,问清楚原由,再陪他一起解决,并收获孩子对你的信任与尊重。

告诉你个秘密:能这样想、这样做的家长,可能也正是你孩子心目中那个“别人家的家长”,只是孩子没告诉过你罢了。

网图侵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