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读书笔记


《生命是什么》

第一章 经典物理学家走进这个主题

3. 伦理观

通过对生物体形成过程的了解,我们大概知道了原始的自我欲望必然与有意识的生命进行着持续的斗争和较量。与祖先的物质遗产相比,作为自然属性的个人的原始意志和欲望是较祖先要强烈的。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在不断地发展,人类进化的前沿处处是我们的身影;因此我们进化的点滴深切融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天,并且仍在积极地进行中。人类生活的每一天以及个体漫长的生命史,充其量是一座永远无法完成的雕塑上的一点细小的确凿的痕迹。这些无数的痕迹汇聚成为我们今天所经历过的巨大变化。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可遗传的自发变异是这种转变的介质和它出现的前提。其中,突变载体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即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范围内,我们也无法理解物种的起源和选择的趋势;而且我们还应该知道这样的时间范围毕竟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当时拥有的某种形体在生命的每一天、每一步中似乎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它们或被删除、或被征服、或被某种新的形体取代。在此过程中,现存的形状对改造其形体的新形体的抵抗深刻地反映在我们的原始意志中,且以一种精神上的呼应为表现形式。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我们自己既是斧头也是雕塑,既是征服者也是被征服者。一个真正持续不断的“自我征服”在个体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群体的进化过程与个体生命、历史纪元相比是比较缓慢的,因此那种认为它与意识有明显直接的关系是不是很荒谬啊?这个漫长的过程是不是悄然无息地进行着的呢?

不是。根据前面的论述来看,我们可以得出情况肯定不是这样。这些考虑把意识与生理进程最终联系在一起,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下,改变从未间断。我们的结论还有一点是,被意识到的只是那些仍旧处于训练阶段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将来会成为固定的、无意识的物质遗传上的财富。总之,在进化范畴内意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现象。在发展的地方世界才能显示出来,或者世界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产生新的形式照亮自己。意识中消失的总是那些停滞的地方,当它们与进化的地方相互作用时才会出现。

如果承认上述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内心的欲望与意识的纠结似乎从没有停止过,甚至它们之间是成比例地互生互长。尽管这些听起来似乎不符合逻辑,但是已经被伟大时代中的那些最智慧的人证实了。璀璨的意识之光是世界送给人类的最好礼物,而人类也用意识之光塑造和改变了那些凸显人性的艺术作品,还用演说和文字甚至生命来证明它。因此,内心不和谐引起的剧烈痛楚在人类那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它比其他任何物种的都要强烈。意识之光带来的艺术作品可以说算是给痛苦的人类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因此,进化就是来源于这种不和谐,正是这种不和谐使得人类能够忍耐一切痛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生命是什么?物质、化学反应、DNA、信息?在达尔文之前,人类将自己与其他物种划清界线,之后,当我们开始接受自己同其...
    彩云悦读乐教阅读 4,280评论 0 4
  • 17年10月份的某一天晚上,下班的早,顺路逛逛书店,无意间买回来的一本书。 作者埃尔温 薛定谔,曾经多次听到关于“...
    简书专用帐号阅读 4,615评论 0 3
  • 生命是什么? 当我带着家中小娃游览自然博物馆时,在进馆的第一个展厅里就会看到这个问题。 我们顺着展厅的游览线路会看...
    张颖_Grace阅读 4,829评论 0 0
  • 物理学的定律在生物学中同样适用,但有机体中可能存在新的定律。 “量子跃迁”指的是从一种相对稳定的分子构型过渡到另一...
    入户锁门阅读 3,582评论 2 7
  • 薛定谔认为:基因是一种非周期性晶体。说起他,应该最著名的是薛定谔的猫。薛定谔那既生又死的猫应该是量子理论所有奇谈中...
    无国界者阅读 5,072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