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什么》
第一章 经典物理学家走进这个主题
3. 伦理观
通过对生物体形成过程的了解,我们大概知道了原始的自我欲望必然与有意识的生命进行着持续的斗争和较量。与祖先的物质遗产相比,作为自然属性的个人的原始意志和欲望是较祖先要强烈的。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在不断地发展,人类进化的前沿处处是我们的身影;因此我们进化的点滴深切融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天,并且仍在积极地进行中。人类生活的每一天以及个体漫长的生命史,充其量是一座永远无法完成的雕塑上的一点细小的确凿的痕迹。这些无数的痕迹汇聚成为我们今天所经历过的巨大变化。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可遗传的自发变异是这种转变的介质和它出现的前提。其中,突变载体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即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范围内,我们也无法理解物种的起源和选择的趋势;而且我们还应该知道这样的时间范围毕竟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当时拥有的某种形体在生命的每一天、每一步中似乎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它们或被删除、或被征服、或被某种新的形体取代。在此过程中,现存的形状对改造其形体的新形体的抵抗深刻地反映在我们的原始意志中,且以一种精神上的呼应为表现形式。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我们自己既是斧头也是雕塑,既是征服者也是被征服者。一个真正持续不断的“自我征服”在个体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群体的进化过程与个体生命、历史纪元相比是比较缓慢的,因此那种认为它与意识有明显直接的关系是不是很荒谬啊?这个漫长的过程是不是悄然无息地进行着的呢?
不是。根据前面的论述来看,我们可以得出情况肯定不是这样。这些考虑把意识与生理进程最终联系在一起,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下,改变从未间断。我们的结论还有一点是,被意识到的只是那些仍旧处于训练阶段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将来会成为固定的、无意识的物质遗传上的财富。总之,在进化范畴内意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现象。在发展的地方世界才能显示出来,或者世界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产生新的形式照亮自己。意识中消失的总是那些停滞的地方,当它们与进化的地方相互作用时才会出现。
如果承认上述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内心的欲望与意识的纠结似乎从没有停止过,甚至它们之间是成比例地互生互长。尽管这些听起来似乎不符合逻辑,但是已经被伟大时代中的那些最智慧的人证实了。璀璨的意识之光是世界送给人类的最好礼物,而人类也用意识之光塑造和改变了那些凸显人性的艺术作品,还用演说和文字甚至生命来证明它。因此,内心不和谐引起的剧烈痛楚在人类那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它比其他任何物种的都要强烈。意识之光带来的艺术作品可以说算是给痛苦的人类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因此,进化就是来源于这种不和谐,正是这种不和谐使得人类能够忍耐一切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