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讲故事

安妮特·西蒙斯在《你的团队需要一个讲故事的人》中描述了“不同阶段,喜欢故事的人群发生了变化,现在及未来讲故事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故事能够让人际交流信息更丰富,会形成巨大的动力,让我们产生共同的感受。科技带来信息大爆炸,我们现在需要有意识地将这些信息转换成大脑容易接受的形式来理解:故事。”当然,不止这一种表现形式,比如还有思维导图、视觉艺术以及手账等。

那人们应该如何学习讲故事?


书中也提出了相应地方法论:

首先,要进行自我审查,才能讲授如何讲故事的技巧,这样才合理。比如书中分享急功近利者接受不了脆弱感,也不能也不能面对焦虑感,这样一来他们的故事实验也就局限在了只有把握的场合,也就不能讲出对比更鲜明,更能表现自我的、更尖锐的故事,从而丧失了让听众产生情感波澜的机会。

作者建议直面这些障碍,首先从我是谁和我为何在此的故事着手。另一个诀窍就是全身心投入简单的讲故事和听故事过程。其次,在减少障碍的同时,要让人们拥有自信。最后,更加坦率地面对自己,不要将即成的模板和指导作用看得太重要,需要学会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感情推理。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讲故事的人学会一种既能触及事实,又能触动感情的交流方式。他们的亲身经历能让让他们看到真实的力量,从而养成忠实于真实的习惯。

当然,讲故事的能力也是需要刻意练习才能获得的,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实践和行动。

1、为介绍流程做准备;

可提前收集明信片,内容包括普通人面对的各种困境。活动开始,让参与者选出一张能够描述代表自己的角色,或自己的日常工作环境的明信片。

好处:参与者用图像思考,是打开想象力,免受干扰的绝佳方法。

2、可信度和默契

讲述我是谁和我为何在此的故事作为开场;

3、练习想象力和自我介绍

4、故事定义和五种感官

无论前庭额叶怎么想,身体最相信的是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直觉。

5、客观/主观模式

批判性思维会将我们的感情和想象力降到最低,意思是即便你能利用批判性思维给出正确答案,但并不意味着人们会听从你的想法。在搜寻和雕琢故事方面,以人为本的观察角度会胜过批判性分析。

6、练习故事,选择核心信息

7、搜寻故事:四种来源

自己的成就事件、失意时刻、良师益友、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件时事的故事。

8、写下故事梗概

9、和搭档分享自己的故事

10、抓住有教育意义的瞬间,体验讲故事的成功和技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