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美食

        来过黃山市的人都会对黃山美食留下难忘的印象。

       黃山建市之前叫徽州地区,“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重色、重味,“盐重好色、轻度腐败”是对徽菜特征的经典概括。看似不利于健康,可是一旦入口,追求健康便成了明天考虑的事了。

      “徽菜”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臭鱖魚和毛豆腐。

      相传200多年前,安徽沿长江一带的安庆、铜陵等地有许多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中名贵的鳜鱼装在木桶里贩运到徽州山区。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途中还不停地上下翻动,待到达屯溪等地时,鱼鳃仍是鲜红色,鱼鳞不脱落,鱼肉未变质,只有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至今。

       臭鱖(念gui 第四声)鱼的醃制十分讲究,首先原材料要新鮮,其次要能恰到好处地把控醃制时间和環境溫度,当然还需要加入盐、姜、蒜、花椒、五香等多种佐料,在适当的溫度下与魚肉互相滲透、达到彼此融合,再经过大厨们的精心烹饪,一道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的臭鳜鱼便完成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来说说毛豆腐。 2012年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如此讲解:在安徽的南部,依山傍水的徽州,藏匿着一种只有此处有的人间美味---毛豆腐。一时间毛豆腐美名远扬。

        徽州毛豆腐因表面长有一层一寸左右长度的白色绒毛而得名,这种绒毛为一种白色的菌丝,是经发酵霉制而成。豆腐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多种氨基酸,味道较一般豆腐鲜美。因此得到“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的美誉。

       烹饪时,取一只平底锅,加入少许油,将毛豆腐煎成两面脆黄,加入葱、姜、蒜、味精,还可根据个人口味蘸上辣椒酱,色、香、味俱全。 无论是大街小巷的路边小吃摊位上,还是五星级酒店的大雅之堂,均活跃着徽州毛豆腐的身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里摘录一个传说: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

       如今,毛豆腐仍然全流程手工制作,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的添加剂或防腐剂,是道名副其实的绿色菜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