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描绘的8种春花,快来get赏花的多种姿势!

3月的春风吹走了冬日的寒冷,带来了田野新绿,枝头粉嫩。人们也开始走出家门,感受灿烂春光。

初春暖阳,看漫山遍野,姹紫嫣红,我们该如何赞美呢?孩子的笔下如何展现春花的烂漫呢?

古人的诗歌里藏着我们想要的答案:有诗人夜半赏花,唯恐花睡去;有诗人用美丽的辞藻,描绘春花的美丽姿态;有诗人以对比的方式,赞扬自己钟意之花......

迎春花

《迎春花》

宋 · 晏殊

浅艳侔莺羽,

纖条结兔丝。

偏凌早春发,

应诮众芳迟。

浅艳的迎春花,好像黄莺鸟的羽毛,纤细的纸条上缠绕着菟丝子。偏偏在早春盛开的迎春花,应该会讥诮百花开得太迟了吧。

迎春花的俏皮、可爱,被诗人的四句话写尽。末尾两句的拟人手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来临的喜悦之情。

山茶花

《山茶》

宋 · 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

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

绿丛又放数枝红。

东园三月,风雨潇潇,桃花、李花飘零落地,成为一场空。只有山茶最是耐久,绿叶从里,又绽放了几枝红花。

山茶花,花期从10月份延续到翌年5月份,盛花期在1-3月,所以山茶花又名耐冬。它忍受寒冬,横跨春日的这份执着,被诗人发现并赞扬。

梨花

《东栏梨花》

宋 ·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等淡白的梨花绽放时,柳叶已经深青;满城飘扬柳絮时,梨花也正开遍。清明时节,倚在东栏看一株烂漫似雪的梨花,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能看得几回。

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正浓,诗人却在感叹春光易逝,惆怅人生短暂。清明年年如期而至,而看花的人却不知还有几度梨花可看。

牡丹花

《赏牡丹》

唐 ·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庭院中的芍药过于妖艳,没有格调,水池中的荷花虽然明净,但是缺少一些情调。只有牡丹才是真国色,它开放的时节足以惊动整座京城,来欣赏它的美。

诗人的这番对比,可以用现代的网络用语“拉踩”来形容。虽然这首诗没有细细描绘牡丹的盛开的模样,却通过一番对比,让人了解到牡丹的国色天香。

油菜花

《宿新市徐公店》

宋 ·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疏疏落落的篱笆旁边,有一条伸向远方的小路,树上的花已经凋落,而叶子却刚刚长出来没有形成树荫。小孩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油菜花地里就找不到了。

诗人白描的笔法把田园景象变成了一幅画。读着诗歌,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乡村的春天悠然闲适的滋味。

桃花

《桃花》

唐·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

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

将示人间造化工。

满树娇艳的桃花,开的烂漫热烈。千树万枝的桃花,红艳似火,像是要把春天给烧融化。怎么能让桃树,开遍千年的花,结遍千年的果,以此展示人世间的工巧?

要写桃花,就不能只写桃花。要写枝头烂漫,红艳似火,硕果累累,惠及千家。诗人笔下的桃花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还贯彻着实用主义,开花结果两不误。

杏花

《杏花》

宋·王禹偁

桃红李白莫争春,

素态妖姿两未匀。

日暮墙头试回首,

不施朱粉是东邻。

鲜红的桃花和淡白的李花都不要在春天与杏花争艳,杏花素雅的姿态、艳丽的模样还没有完全展现。傍晚时分,回头看向墙头一只杏花,还没有完全长出红艳的色彩,却像宋玉笔下那惑阳城迷下蔡的东邻之子一般美了。

在诗人笔下,杏花在未展露所有风姿时,就已经美过开得正旺盛的桃花和李花。杏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海棠花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遮住月亮的云彩,海棠清幽的香气弥漫在雾气之中,月亮已经移动过院中的回廊,照不到海棠花。害怕夜深后,花朵睡去,因此点燃了高高的蜡烛,欣赏着盛开的海棠。

诗人将娇花拟人,恐花在深夜睡去,所以用高烧的红烛,为花朵驱除长夜的黑暗。诗人对海棠的喜爱之情这般怜花的动作下,展露无疑。

在春天盛开的花,种类繁多,姿态万千,诗人的笔总能精确地描绘出每一种花的美丽。

如今春分将至,正是赏花的最佳时期,带着孩子外出赏花的同时,别忘记把关于春分的那些事讲给孩子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