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也不是那谁谁谁

我们小时候都曾讨厌过一个人。

他有很多名字,也有很多头衔,他或许住在你家隔壁,又或许胳膊上带着鲜红的三条杠。

但在父母里嘴里,他的名字往往就意味着某种扭曲的激励。

“你看那谁谁谁,一放学回家就帮爸妈做家务,自己的袜子自己洗,你看看你,你回家就知道躺着。”

“你看那谁谁谁,这次又考了第一名,你有人家半点用功的话,进个年级前一百总没有问题吧?”

“你看那谁谁谁……”

那谁谁谁啊,到底是何方妖魔鬼怪,不仅在自家里作妖,还要在别人家作怪,简直丧尽天良,不可饶恕。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随着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乃至于大学毕业,那谁谁谁的名字一直在变,可使用方法和目的皆是一成不变,全是套路。

“你看那谁谁谁,高考考了省里第三名,他爸妈可乐坏了,哎,你说我咋没这福气呢?”

“你看那谁谁谁,大学毕业一个月就在外企找到了工作,女朋友都定下来了,你说你,有人家一半强吗?”

“你看那谁谁谁……”

人生在世,爹妈在上,寒窗苦读十年、社会艰难险阻皆不可言,这辈子过得嗖嗖一阵风,还没想明白咋回事呢,那谁谁谁的阴影已经要盖过刚刚堆积起来不多的底气和自信了。

你努力读好了书,毕好了业,找好了工作,甚至赶紧结了婚,可那谁谁谁似乎总是轻而易举地读书比你好,毕业比你早,工作比你牢,结婚比你小——他跑在前面的路,总归成了爹妈嘴里的套路。

你对那谁谁谁的感情固然复杂,但是你必须得承认,曾经总有某一个时刻,你默默地想,神啊,要是我也是那谁谁谁就好了。

可是你永远也不会是那谁谁谁,物理上不是,心理上不是,也压根不需要是。

人活着就图一个有意义,这个有意义代表着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标尺。这个标尺会随着时代、随着社会而变化,但这个标尺的长度和刻度总会是有你来决定。

那谁谁谁在你的标尺上似乎是超越了某根遥不可及的红线,可在那谁谁谁的心里,到底在哪个刻度就有待衡量了。

我总说,人生就像吃馒头。每人都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吃,能吃多少吃多少。你吃了一个,觉得自己已经撑到要吐了,可是那谁谁谁已经吃了三个了。你妈在旁边看着着急死了,脱口而出“你看那谁谁谁,都吃了三个了,你怎么吃了一个就吃不动了你个傻孩子…”

可你已经吃不下了。你被这样的对比和你妈的担忧搞得十分沮丧,仿佛没吃下的那些馒头真的对你有意义一样——可是,别忘记了,你已经饱了。你没有野心继续吃,因为你觉得可能再吃一个你会胃爆炸而死,不比现在舒服多少,反而更惨。可那谁谁谁还在吃,你心里酸酸的,觉得要是我也有那么大胃就好了。你背过身去,没看见那谁谁谁眼角的眼泪——尼玛,我吃十个才能饱,我只吃了五个啊。

结果是你吃了一个,他吃了五个。但是你饱了,他没饱。这把尺子量成什么样,你们各自心中有数,何必再自我烦恼。

有人也许会问,万一那谁谁谁吃五个也饱了呢?问这个问题的人到底能吃几个馒头我不敢保证,但我敢肯定,他吃馒头的时间浪费了一半在观察别人身上,导致自己没怎么吃饱,正郁闷呢。

那谁谁谁吃了五个就饱了,会不会影响你吃饱了这个事实?他比你多吃了四个,这四个会不会影响你吃饱了这个事实?

不会。

就像你永远也不是那谁谁谁一样。吃到自己肚子里的馒头,那种满足感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没必要去想象人家的满足感,因为就算数量不一样,结果是一样的。

吃自己的馒头,让那谁谁谁吃他的去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走过月 走过风 走过若有似无 秋的景色 在金黄的图景里 倾听一句轻喃 沉醉在一个 充满青草香的 温柔的怀抱
    煦吻静阅读 1,371评论 0 0
  • 停停走走,走走停停。 人来人往,人往人来。 车子不停的摁着喇叭。 人们不停的奔跑着。 这拥挤的人行道仿佛和车都挤在...
    小九亭阅读 3,777评论 0 0
  • 年初时候还是冬天,逛花市遇到了这些超可爱的萌物,从此和多肉一见钟情,奋不顾身一脚迈进肉坑,在摸爬滚打中感情更加深厚...
    雪盈禅心阅读 4,404评论 2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