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小妞
前两天陪孩子在室友房间玩耍,无意中在室友的书架上看到这本《杨绛传 且以优雅过一生》,于是就忍不住想看,经过室友的同意,借我阅读,我一口气花了三天就读完了。
每天阅读的时间很有限,要不是趁孩子睡着看一会儿,要不是晚上泡脚的时候读,或是有天晚上老公回来早陪着孩子,我独自在房间读了一个小时,就这样三天读完了这本书。
今晨,就来总结下杨绛的一生给我的启示,点点滴滴浸润着我的心,让我感觉跟杨绛先生促膝长谈了一番,心里舒畅。
这本书总共分为六章节:
倾谈一 世间最美,属她一人
这一章节讲述的是杨绛的童年,用了非常多的笔墨来写杨绛的父母,这部分也是给了我感触非常多的。跟我自己是个母亲有关,我对于养育孩子的内容都会特别留意。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一位非常有学识的人,他学贯中西,先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可是这些他都未曾跟孩子们提起过,可见他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人。
杨荫杭还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律师,名声很大却从不为名利而折腰。这样的父亲给杨绛做了极好的榜样,一生淡泊名利,不追求过多的物质,更注重学识修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杨绛不想参加学校的游行活动,想用家长不同意来推托,去跟父亲请示,父亲却断然拒绝,义正言辞地对杨绛说:“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杨绛听后,很委屈也很担心说:“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
父亲便回答道:“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由你。”第二天,杨绛就去学校说:“我不去。”就是这样的父亲,才能教育出如此出色的女儿。
杨绛的母亲唐须嫈(ying)是一位非常贤良淑德的女子,身上凝聚着的都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她与杨荫杭结婚后,就此洗手做羹汤,从不愿抛头露面,甘愿做贤良的妻子、睿智的母亲,安静地相夫教子、料理家务。
母亲还是一位特别很爱读书的人,在文学上,很有造诣。她还很有情趣,也多才多艺。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子女。刚正不阿的父亲和贤惠的母亲,都给了杨绛非常好的言传身教。所以,想要孩子正直、爱读书、包容忍让,那做父母的我们先做到这些,孩子自然就会有样学样了。
书中还提到了杨绛的父母感情特别好,杨绛曾如此描述过父母之间令人艳羡的融洽关系:
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有,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妇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我父母却无话不谈……他们谈的话真多:过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他们有时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两人一生中长河一般的对话……我父亲辞官后做了律师,他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都详细向我母亲叙述:为什么事,牵涉什么人,等等。他们俩一起分析,一起议论。”他们的相处方式也成了儿女未来婚姻的榜样。
我看完是从心底佩服杨绛的母亲,她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是丈夫的妻子、朋友、知己三者合为一。
有人说最好的感情就是夫妻间有说不完的话,而且不会随着时间减少,反而是越来越多。试想,我们现在的夫妻有多少无话可说,或者懒得说,或者仅仅可以聊孩子。若我们希望将来我们的孩子婚姻幸福,那就努力把自己的婚姻经营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
大凡优秀的人,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父亲母亲,必然背后有非常智慧的父母。作为父母的我们,我们的高度就决定了孩子的起点,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我们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了。教育,更多的是言传身教,而非苦苦说教。
倾谈二 静好时光,盛往无限
这部分讲到杨绛的中学时光,继续讲述杨绛的父亲对她的教育。
一是生活俭朴,淡泊名利。自古就有“富贵思淫欲”之说,太过富有对于人生未必是好事。
在后来的岁月里,父亲也以这句话为信条,一直过着节俭的生活,不被荣华富贵迷了双眼,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好人”;他也希望能以身作则,让孩子们都可以像他一样。毕竟,世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大肆铺张浪费简直丧尽天良。
许多年后,三里河杨绛的家中不见装修,也不见豪华装饰和家具,摆设之简朴令人惊叹,偌大的居室里只能看到书架,满满的书摆放在书架上,给人一种坐拥书城的感觉。纯粹的空间、简朴的生活,这种不尚繁华的作风,不得不说是源于父亲的影响。就如杨绛的诗中写道:“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安得遨游比,翛(xiao)然自脱俗。”
如今,我们很多父母,拼命在追逐名利,连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了,然后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去最贵的早教,买最贵的玩具,穿名牌的衣服等等,却没有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来自于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爱,这才是最好的陪伴和教育。
二是好读书的习惯。父亲母亲都酷爱读书,这也影响了杨绛。曾经,父女俩有一段饶有趣味的对话:
父亲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不好过。”杨绛说。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一星期都白过了。”
父亲笑道:“我也这样。”
可见,女好学如父。
明日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