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没有亲姐妹,只有表妹,表妹从小就是妈妈带大的,就像亲姐姐。妈妈说她十五岁就去她舅舅家带小姨。所以自然和妈妈亲。
大概是妈妈平易近人,小姨每次有好吃的好喝的都托人送到我家,我家住在村里,小姨家在镇上,小姨嫁的人很有潜力,县里的手机店,养鸡场,等好多业务都是小姨夫开的。这让本来就生活在蜜罐子里的小姨更是生活富裕。
小姨一个月工资5000,每个月县里所有小姨夫开的店都会有不少营业额,而小姨夫都会全部交给小姨管理。每次小姨不穿的上千块钱的衣服很新的,都会搭理好,给妈妈送过来。说:这件姐姐姐穿着很好。送来的时候还不忘给姐夫也就是我的爸爸带几件小姨夫没穿过几件的昂贵外套。
吃的更不用说,那些年我们还没有吃过北京烤鸭,姨夫出差时买的专门托人给我家拿来。我们很感激,这些其实可以给他们的直系亲属,比如亲姐姐什么的,她每次都选择给妈妈,就是因为妈妈和她最亲,有什么工作上的不开心都会给妈妈说。妈妈也把她当成最好的妹妹。
可能在外人眼里,看不起别人给的衣服,觉得都是人家不要的,自己拿了就像乞丐一样。
但在我们村里别人给衣服还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别人和你相处的好才会给你自己保管的很好的衣物。说明人家心里有你。也会促进关系。
当然妈妈在农村每次买奶,饼干人家肯定也经常吃,很普遍,妈妈就会整一锅馒头和,窝窝头,还有菜饺子拿过去,毕竟在城市里整一锅很大的馒头也不是很容易,小锅小灶的。电锅整出来毕竟没有烧火那种大锅好吃。
就这样“互换礼物”持续了二十多年,都不嫌厌烦,就证明是有真实的感情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