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邓致久,华蓥山下的铁血丹心

邓致久,广安人,华蓥山游击队的负责人之一。

邓致久从小爱国,上初中时,就有忧国忧民的意识,常跟同学一起讨论时事,探讨救国救民的道理。

后来,邓致久到上海读书,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也接触到更进步的思想,他跟同学一起,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1923年,在民国军阀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以调解“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借口,诱工人代表去谈判,遭到敌人的机枪扫射,死伤几百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为抗议暴行,邓致久跟同学一起参加散发传单、张贴标语,遭到敌人的逮捕。敌人没有邓致久的“通共”证据,十多天后获释。

同年夏天,邓致久回到广安,因为是个文化人,县立女中聘他为该校的语文老师。

教学过程中,邓致久常借古讽今,给学生传播进步思想。

1933年,邓致久得知军阀杨森要抓华蓥山的共产党人,冒着危险通知他们转移。

同志们脱险,邓致久招来敌人的怀疑,成为被监视的对象。组织让他转移,成为天府中学的一名老师。

两年后,邓致久回到广安,与唐文渊一起,协助当地的爱国富豪郑启和创办私立中学。

唐文渊是该地镇长,实则早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利用镇长的特殊身份从事地下工作。

郑启和的私立中学明为办学,实则聘用共产党员任教,读进步书,传播革命思想,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打响攻城第一枪,抗日战争全面暴发。组织安排邓致久回到镇上,以教书作掩护,积极宣传抗日。

老蒋明为一致抗日,实则千方百计反共,风声一度变得紧张,邓致久再度撤离。

1941年,邓致久回到广安,成为观阁镇的镇长,为了更好地隐蔽下来,邓致久加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管辖下的地方官儿。

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邓致久更加方便从事地下工作。

1948年,观阁镇成立地下特支,邓致久任支部委员,为华蓥山的武装起义做准备。

为筹集经费,邓致久卖田卖房卖稻谷,倾其所有,筹钱购买枪支弹药。

此时,邓致久被组织任命为川东纵队第五支队观阁总队队长。

非常遗憾,武装起义失败,邓致久带领队员辗转于华蓥山与敌人周旋,坚持战斗长达三个月之久。

敌人辑拿邓致久,逼迫他的妻子交人,否则杀他全家。

邓致久不放心家人,被迫下山,被特务抓捕,关到渣滓洞。

狱中,敌人对他软硬兼施,极尽手段用尽酷刑,邓致久啥都不说,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1949年11月14日,邓致久跟江姐等三十多人一起,牺牲于电台岚垭。

邓致久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的信仰和担当,他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奉献自己的一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