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啊哈”的魔力:那个不愿开口的孩子,突然变了——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饭桌上,孩子难得开口聊生物知识,兴致勃勃说着“单糖、多糖”,爸爸却突然插一句:“你上课的书准备好了吗?”

孩子瞬间沉默,然后轻轻说:“爸,这就是我不愿跟你多说话的原因。”

一句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所有热情。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上了高中就像换了个人,问什么都不愿多说。可真相或许是:不是孩子不愿说,而是我们从未真正在听。

中午一家三口正在吃饭,孩子先吃完,离席的时候,像突然想起来什么。开始给我们说起来生物知识,说这一顿饭吃了多少糖。

接着就开始说啥里面含的是单糖,啥里面含的是二糖,什么是多糖。

我微笑着看着儿子说:“儿子,你这又给我们科普了,我们跟着你又长知识了!"

儿子说得正上头,爱人突然来了一句:“你去上课的书都准备好了吗?”

孩子顿了一下,对爱人轻声说:“爸爸,这就是我不愿意跟你多说话的原因。“

孩子说:“咱正说这个事儿,你突然崩出来另外一件事,感觉你都压根没有在认真听。”

很多家长都存在这个问题,经常说孩子不愿意跟咱说话,跟孩子没法沟通。

其实不是孩子不愿意跟咱说话,而是咱的沟通方式不对,咱经常是人在心不在。

跟孩子聊天特别简单,他说咱听着。特别是初高中的孩子,就让他们说。

咱们只需要专注地倾听,嗯啊哈地回应着。

爱人插这一句,孩子说话的节奏被打乱,他调整了一下,接着又开始说:“妈妈,你三油甘脂高,可以多吃纤维类的,比如芹菜......."

这一场沟通我几乎没说话,孩子却说得停下来,后来还专门去翻生物书去核查对错。说着说着孩子就说到自己的学科上,说:"高中真的太难了,没有一科是简单的......."

周日下午孩子要返校,趁着他做准备的档口,我说:“儿子,咱复盘一下这周的生活。你有没有感觉妈妈管你太多了?有没有一种被控制的感觉?”

“没有,妈妈。”

“因为你经常想多一些自由,你看妈妈哪里做得让你感觉被控制了,我可以调整调整。”

“不用了妈妈,我真得被管一下,不然都放飞自我了。”儿子笑说。

“儿子,是嘞,你很积极上进,对自己很有要求。“

“妈妈,我手机这块,其实我周六不想用的。”

“那咋办?咱周六下午在贾妈(辅导班)那儿上自习?”

孩子听了,陷入了沉思。我笑说:“妈妈给的建议太快了。”

“要不我周六下午在那里呆个两三个小时,到4点再走?”

“你决定吧。”

“或者4点30."

开学一个月内,我无数次半夜求助贾妈。贾妈一再跟我说,不要焦虑不要着急,不要管孩儿,孩子心中有数......

但我就是控制不住,发现越控制矛盾越多。现在真的像贾妈说的,不要太着急,好好跟孩子说,结果真的出乎意料。

如今,我学会了在儿子说话时,只“嗯啊哈”地回应。

他聊生物,聊高中的难,甚至主动复盘自己的周末安排。我不再急着给建议,只是听着。

原来,当我们真正闭上嘴、打开耳朵,孩子自己就会找到方向。

就像孩子突然说的:“妈妈,我真得被管一下,不然都放飞自我了。”

我笑了。原来,放下控制,才能赢得沟通。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或许只需要一件事:人在,心更要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