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晨读感悟】一样枫叶不一样情

中国古代文化自成一个系统,一样事物总会引起文人们共通的情绪。折柳、长亭,总会联想到送别的场景;提到冬天,总会想起那枝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一江春水,那一定是许多载不动的愁;说明月,要思念故乡和亲人;夕阳西下,总是那些有家归不去游子的伤感。

提到秋天,就一定是凄凉了,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天中不得不提的景物,那一定有枫叶。

有文化传统,能共情,这样虽好,但是有一个致命弱点。写一样的东西,怎样才会有新意?


01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偏爱枫叶,哪怕还在赶路途中,哪怕已经夕阳西下,可是看到可爱的枫叶,他就忍不住停下脚步。

众所周知,枫叶是红的。若是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看也看不尽。这就落于下乘了。

秋天的霜叶是红的,我偏要拿它和春天的二月花相比。一样红,红得却有各自的风采。二月花,长于烂漫的春天,但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的霜叶,经过风霜的洗礼,反而更显通红。

这样的韧劲,怎能让人不喜欢呢?

诗人善用对比,将霜叶的红升了一个格调,红是坚韧的红。


02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不还,一帘风月闲。

同样是枫叶,李煜又别出心裁,他不用“红”字,偏要用“丹”。丹,更让人想起女儿家的胭脂、点唇的朱丹之类的。“丹”带上了女性独有的温柔和相思。

这时的枫叶,它是勾起闺中妇人的思念之物。那红如火,红如胭脂的枫叶,勾起了一寸寸的相思。思念燃烧成火,天天上胭脂,点朱唇究竟为谁?

当枫叶沾染上千古的相思,枫叶的意蕴更多,红是思念的火。


03

野步
清代: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一样的枫叶,在赵翼眼中,枫叶与他同是天涯沦落人。

被凛冽的秋风欺凌,一阵阵如刀割的秋风,将枫叶凌虐至红,人的头发伤心到白。

诗歌中有无限的无可奈何,也有一种执拗的固执。一层秋雨一层凉,可我就是不加衣裳,拄着拐杖,我还要去郊游。

想吐吐牢骚,就跟那个我的失意同伴说一说,枫叶啊,我们一样苦。

诗人将枫叶比拟成人,赋予枫叶无可奈何的反抗。


枫叶,本是冷漠秋天中,一点色彩的点缀。

因为诗人的一点点改进,它是一种坚韧,它是一种相思,它也是一个无力反抗大自然的失意者。

枫叶本身的红,我们改变不了,能改变的是不一样的情,不一样的心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