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把爱好当职业

得到

1、爱好是为了自娱,职业是为了交换。好比喜欢得到专栏,是为了自我满足,刷新认知,;专家看专栏,是为了发掘数据和信息背后的价值;总体来说,是要看到什么,才能知道什么,知道什么,你才能想要什么,有目标-才会有战略。学习总比不学强……

2、消费型爱好以消费有价值事情为基础,生产型爱好则是以产出价值为基础。消费型爱好是享乐(电影、逛街、旅游)很舒服,但无法持续。只有生产型爱好才会有价值产出,比如追剧是消费型的,而写剧评是生产型的。

3、爱好者可以尽兴而归,做做停停。职业选手必须一直不间断努力。业余歌手唱一两首歌曲已经是惊艳,职业人士要练熟每一首歌。

4、职业是主收益,兴趣是额外收益。

职业承担着主要的生存压力,而兴趣则是,只要有收益就算是额外的收获。所以一份爱好是否丰饶到去专职做它,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爱好和职业重叠的最高境界
一种路径是年轻的时候拼命做职业,财富自由后完全不为钱工作,专心发展爱好。
另一种路径则是不求速成。一开始就有耐心打磨一个生产型爱好,慢慢的,这个爱好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值钱,并且仅靠爱好,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两条路径:好比营销型公司和产品型公司,一种关注流量做到程度后抽身出来投入到喜欢产品上;另外一种把产品做好,做到全世界都爱。(前者要足够技巧、足够灵活,后者则要耐得住性子,等待大器晚成)。两头都不靠的人,就好像同时抄左右边同学的卷子,只能一边上着班,一边消费点爱好,来滋养自己,最后,不知道这张卷子能打多少分……

所以检验生产型爱好是不是发展成职业?至少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是消费型爱好还是生产型爱好

(2)参与到专业领域竞争中,胜算把握有多大。

(3)这个爱好能生存吗?有额外收入吗?

如答案尚不明确,那就多接触多学习,等待答案慢慢浮现——无任何损失前提下,成本别太高。

哈佛首任女校长 Drew G. Faust 在2008年毕业生演讲时说:Go where you want to be and then circle back to where you have to be“先去尝试你最想做的事,不行就回来做你必须做的事。这时候才能踏踏实实做出成绩来,不再疑惑。”

所以,严格来说——“追随你的心”——只要步子不是太大,都是正确的。内容来自得到专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爱好是为了自娱,职业是为了交换。好比喜欢得到专栏,是为了自我满足,刷新认知,;专家看专栏,是为了发掘数据和信息...
    iomega阅读 949评论 0 0
  • 推荐指数:★★★★★ 概要 生产型的爱好才能持久,否则就做好自己的职业,玩好自己的爱好。 回顾 一、爱好是为了自娱...
    LvJack阅读 1,859评论 0 0
  • 前几天看到了一篇文《潇洒离职后,写作能不能养活你?》,觉的讲的十分在理。 该文作者讲述三点:第一、你必须有一定的写...
    lydia晓洁阅读 6,653评论 20 45
  • 今天继续分享古典老师的专栏《超级个体》,今天和大家聊聊关于爱好的这个话题。 R 哪一个章节 今天分享是古典老师的《...
    anna珊珊阅读 7,325评论 2 8
  • 我想要更优质的生活没错,但你不需要去拼命工作,我很希望成为你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他叫吴大伟是我偶像,我喜欢他不光因为...
    3a99faee5587阅读 1,15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