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是不是都太理想化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久没有这么冲动的想写一篇文章来说说此刻的想法了。

委屈?不甘心?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没有得到尊重?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其实最多的还是落差吧。

以为自己是做的最好的,但是其实被老师委婉地评价说“你们是做的最有欠缺的。”

总听公司HR或者高管说,现在大学生越来越难用了,眼高手低,一点都不切实际!

我本科专业是市场营销,到了大三下学期,几乎每天都被专业课老师逼着做各种各样的作业,其中有一些是我觉得,怎么说呢,激发我们的创意但是会让我们不切实际的作业。

比如,我们这学期有一个作业让我们每一个组做一个“新产品”,这也是我今天心情如此不好的原因。

大概的起因就是,老师说我们的市场化策略做的太通用,数据太老,做得很粗糙。

缺点我完全承认,心情不好大概是因为我不想改(因为作业太多,完全不想在管这件事情了)。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环境太多变了,就创业来说,“唯快不破”。你现在计划的再好,但是都是没有落地。可能有一个变化了,那所有的计划就完全没有了,也就是说所有大学生做的计划其实都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市场考察的。

而且其他小组,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技术问题是在市场上无法实现的(之前在我看来是这样的),那这样的产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假设这样的产品计划做得比较具体,那然后呢?做完作业然后呢?还会有更多的后续吗?

为什么老师会那么注重这些不可能实现的虚无缥缈的方案?

难道说,现在大学生只要做出这样的方案就会被投资吗?就会觉得能力会比较高吗?

将项目落地的能力和做项目计划的能力哪个才比较重要?

所有事情如果都等着把每个方面都考虑到都安排好再去做,先不说是不是方方面面都能考虑到,难道时机不是最重要的吗?

我有一段时间甚至会觉得公司会比较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员工,这些员工只需要提出源源不断的创意就好了。不用担心可实现性,不用担心成本,不用担心投入产出比,只要有创意就好了。因为公司会想方设法帮你把这个创意实现。

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想法是非常的错误。能提出创意的员工固然重要,但是这种只负责胡思乱想却不负责实现的员工眼高手低,真的会是企业喜欢的人吗?

就是一篇碎碎念,或者是吐槽文章,我也知道我有很多缺点,但是我觉得只要开始做了什么都不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