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非常重视身体上的健康,各种疫苗的应用帮助身体免疫了各种疾病,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心理免疫的重要性。乐观的心态就像疫苗一样,能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抑郁情绪更加具有抵抗力。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为什么孩子需要乐观以及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习得乐观。
一、悲观会降低身体的免疫能力
塞利格曼最早提出了“习得性无助”,并发现悲观者更容易向无助感屈服,同时,悲观会降低人们抵抗抑郁的能力,甚至会降低对生理疾病的抵抗力。“人们在压力之下更容易得癌症,无助的动物有不良的免疫系统,无法抵抗肿瘤细胞的生长,这似乎说明了情绪问题会加重生理疾病。”关于情绪问题抑制免疫力方面,医学界早有共识,我自己也曾亲身体验过。
2019-2020年,因家庭变故,我一度沉浸在悲观情绪中,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发生在了我的身上。也就在这两年,我的免疫力差到极点,感染了顽固细菌,并缠绵病榻一年之久。直到2021年才慢慢调整心态,走出抑郁状态,恢复健康。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长期郁郁寡欢的人一般身体状态堪忧,最典型的例子还有林黛玉,长期处于伤春悲秋的状态,对她的身体损耗非常大,造成她英年早逝的原因一部分是先天不足,另一部分和她长期郁郁寡欢、夜不能寐不无关系。
二、幼年时期的悲观会造成抑郁及低成就感
“悲观的定义就是,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悲观思维的孩子不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从最糟糕的方面来看待自己的不幸。会觉得“我做的从来就不会成功”、“我从来就没有做对过一件事”。对失败的错误解读,让孩子陷入悲观情绪中,丧失了探索世界的勇气。
从本质上说,悲观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这种方式会产生巨大的毁灭性后果,包括情绪抑郁、退缩、较低的成就感,甚至不健康的身体。当发育成长过程所带来的失败与被排斥的感受开始时,孩子们很容易陷入抑郁情绪之中。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抑郁状况越来越严重,因各种原因选择结束自己才刚刚开始的生命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各类新闻屡见不鲜。归根到底是我国家庭教育层面对孩子心理健康状况方面重视程度太低。时代日新月异,现在的孩子时时接受着庞大的信息冲击,承受着远超我们想象的巨大压力。站在高处一贯指责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甚至拿80后、90后小时候所受到的棍棒教育来指责现在的孩子太娇弱是非常不公平的。时代在变化,家长们需要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出乐观的孩子》就是教导家长们如何学会乐观的心态。
三、乐观可以习得
在研究习得性无助时,塞利格曼发现“我们可以通过教导动物知晓它们行动的影响来治疗无助感,并且可以通过早期已习得的各种经验来预防无助感”。同样,乐观的心态也可以习得。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不同的解释风格会让孩子对自身的掌控感做出不同的判断。“掌控行为是形成学龄前儿童乐观心态的大熔炉”,当孩子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可掌控并可以改变结果的时候,失败对孩子来说只是短暂的挫折,孩子会更有勇气面对挫折,且感觉更愉悦。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习得乐观?期待后续章节,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教授会给我们带来更详细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