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样一种人:
学习中,随时都拿着一本书认真的读着,连课间十分钟都在奋笔疾书。一到考试,成绩却不行。
工作中,每天都忙忙碌碌,熬夜加班,周末也没有闲着。工资却一直徘徊在3000左右。
生活中,天天早出晚归却处处受挫折,感觉生活总是没有善待过一般。
你是这样的人吗?很不幸!我就是这样的人。
经过很多年的挫折与自省,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但只是知道,真正做到,还需要长期的训练。
1.
年三十,我许愿说:每日必更。已然失败了。
我找了各种理由推迟写作:家里有客人,每天都要陪着人家;小孩还没有开学,要好好照顾他;
家务太多,每天打扫卫生需要大量精力。
现在,客人走了,小孩也开学了,家务也打扫干净了。我必须要面对的就是:写作!
我拖延这么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是不愿意深入思考,想想写作是需要动脑子的,我就一直拖着。
一想到需要深层次去思考某件事,我就本能的拒绝。
这种潜意识的行为让我吃了不少亏。
2.
记得小时候读书,大家要做很多试题。
爸妈对我们兄妹抱很大的希望,他们会从新华书店买一大堆试题回来。
我们仨姐弟只需闷头做题。
我尽量选最简单、无需动脑子的题做;
难题,奥数题都不去做,不会的也就永远不会了。
我反复做着会做的题,认真而卖力,在书桌旁一坐就是大半天。
所以我的成绩很一般,到高中时,更是排名垫底了。
那时的我,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3.
工作亦是如此,
我曾花很长时间学PS,却一直只会最基本的软件操作。
复杂的PS图像处理根本不会,也懒得去学。
靠着PS软件吃饭的我,就这样失去一次次工作的机会。
那时的我,以为是不喜欢、不热爱,才把工作做的如此失败。
4.
直到某一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对我有极大的震撼,
也彻底认识到自己那么努力却总不如意的真正原因。
文章中讲到“主动成长” 与 “被动成长” 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无意识地选择被动成长,也就是说被外界环境推着成长,
当我们进入一家新公司,需要熟悉流程、工作内容等,这是新环境刺激下的成长。
一旦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和内容,脑子就自动停止思考问题了。
无须自责,人本身是不愿思考的动物,这是我们的天性。
5.
选择主动成长的人,几乎每天都在自我成长,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深入思考!
学会深入思考的人,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他们都会去研究分析事物的规律,不浮于表面。
在长期训练中,养成了深入思考的思维习惯。(深入思考是长期训练出来的)
比如:读一本好书。
有些人看完一本书,在朋友圈炫一下,就没有下文了。(之前的我也是这样,哎)
如果你真的热爱读书,并且打算以读书写作为职业。
每读一本好书,就要认真拆解书的结构、句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好在哪里?
内在逻辑是什么?把好句子摘抄下来,最后写一篇读后感,收获到什么等。
6.
然而,人往往是懒惰的,为了避免思考,很多人选择表面上的忙忙碌碌,用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残酷的真相是: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深入思考。
深入思考是反人性的,怎么才能让自己进入思考的状态呢?
我们都是普通人,从身边的小事开始
不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不清楚的工作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彻底搞明白为止。
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保持理性独立的思考,关键还是要多读书。
关于思考,我自己也有点点小进步,写作方面:
以前,我是随着热情想写哪里就写哪里,没有逻辑和结构。
现在,写正文之前,我会列出框架、核心故事怎么讲
以前,我认为写作是感性的、抒情的。
现在,我更注重写作表达的逻辑性,它其实更是理性的。
2019年的第一篇文章,从选题、构思、框架到着手开始写。对我而言很重要。
这是一次行动与思维的转变,虽曾害怕到想退却。
7.
如果你像我一样,每日忙忙碌碌、生活依旧困顿,不尽如人意;
请先停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闭着眼好好问自己:
我是在主动成长吗?我有深入思考一件事情吗?
从独立深入思考一件事情开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