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幼儿:没完没了的“为什么”

文/小1 图/来自网络

(全文1300字,阅读约需3分钟)

小满已经两岁一个月了,在最近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他的语言能力突飞猛进,不但能把词组连成句子说出来,还能对自己不明白的事情提出疑问。

正当全家人为他进步高兴时,烦恼的事情也随之而来。

一天,满爸和小满散步回来,抱怨道,我哪里是生了个儿子,简直就是生了个“复读机”!

怎么回事?

原来,小满看到了夕阳,就问爸爸,为什么太阳会下山?

爸爸本着求真的态度,认真的解释,因为地球会不断自西向东的自转,所以我们在陆地上看太阳就会产生东升西落的现象。

小满对爸爸这个回答似乎不太满意,把刚刚的问题,一字不落的又问了一遍,为什么太阳会下山?

爸爸极有耐心的,再把地球自转的原理说了一遍。本以为小满会结束这个话题,没想到他的小嘴一张一合,吧啦吧啦地再次提出了一模一样的问题,为什么太阳会下山?

于是父子俩的对话,就陷入了“提问——解释——重复提问——重复解释”的死循环中。

满爸面对着小小“复读机”一脸疲惫,不知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其实提问,对于2岁多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为了得到我们成人理解意义上的“正确答案”。如果他只是想知道这样的答案,那么当家长回答“太阳下山是因为地球自转”后,他们应该是满足的。或者再针对什么是“地球”?什么是“自转”?进一步的询问。

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会这么做。他们会自动忽视我们给出的所谓“正确答案”,然后像复读机一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自己的问题。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顺着他的思路,不断的答复,那么必然掉进这些小家伙的陷阱,最终把自己弄的筋疲力尽。

幼儿这种没完没了的提问,既然不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经过和他们的长期接触,我们会发现,这些提问的背后其实表达了他们对某件事物的关注和好奇。任何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有趣的事情,他都可能对此提问。

“豆子为什么会有皮?”“鱼为什会有鱼鳞?”“叶子为什是绿色?”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有时候真的是让我们啼笑皆非。但是透过这些纷繁的表现,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们本质是希望父母能和他们一起探索这些有趣的事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呢?


针对2岁多的幼儿,我们不妨用他们能理解的内容来解答他们的问题。再回到前文的小满的提问:为什么太阳会下山?满爸可以试试这样的回答,太阳公公工作了一天,很累啦,要回家睡觉了。或者,太阳公公是想和你躲猫猫,明天早上,你就又能找到他了。

或者干脆反问,你觉得太阳为什么会下山?让他天马行空,发挥想象力来回答自己的问题。

有些家长看到这里,又是要质疑了,你这不是让我对孩子说谎?

回想一下,我们经常给孩子看的绘本吧。里面是不是有会说话的小熊?会唱歌的铃铛?会走路的木桩?您觉得给孩子看这些故事绘图,是在欺骗孩子吗?

对于年纪这么小的幼儿,经常是分辨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又是幻想。在他们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拟人化的,充满真善美。同理我们给出的回答,虽然也不是正确的,但却是孩子乐于接受并能够理解的。

因龄施教,其实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是很多家长却操之过急。对一个幼童的过高要求,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揠苗助长。那些问题的“正确答案”,等他长大后,再慢慢告诉他,一点也不迟。(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次听到高晓松《模范情书》里唱到:“我是你闲坐在窗前的那颗橡树,我是你初次流泪时手边的书,我是你春夜注视的那...
    酸甜橘子不太酸阅读 3,430评论 6 6
  • 金菊飘香,雁阵南翔。枫正红,时值重阳。水天一色,霞洒余光。渐草儿枯,风儿冷,露儿凉。 经年岁月,青丝如雪。叹平生,...
    南风窗A阅读 2,675评论 0 4
  • 今日读书《少有人走的路》 我已经通读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今天,我采用前两天学到的方法,浏览了一下这本书的整个架构。...
    小葵爱书阅读 3,218评论 0 1
  • 如果不是雨迷了眼睛 我迷了路 你就是一本 还没腐朽的书 如果不是车错过了站 你错过船 我就是一条 还没断裂的桥 然...
    宅东东阅读 1,625评论 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