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沿着涧河散步,灯带与微风摇曳着渐沉的夜,但四周并不静谧,各个健身方阵和文娱活动仍在进行着,人们享受入夜短暂的凉意。在“老子养生园”的花坛边,有一位六旬上下的老者,又在动情地唱着他年轻时代的金曲。他几乎每晚都出现在这里,面向宽阔的河水,勾着背,正襟坐着,左手扶膝,右手握着话筒,音响中他的声音并不美妙,低哑无力、不成曲调,没有人为之驻足,但不妨碍他享受自己的时光,也许他正在回忆着自己的青葱岁月。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何必要背负他人评价的枷锁呢?
但我不由又想到,如果在喜欢一件事之余,想得到一些进步,仅仅靠无数次的重复就可以吗?学生习作时思路不清、表达不畅,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常说,“你们要勤写多练。”可是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有效的写法指引,针对的片段练习,大多数学生只能在重复着没有章法的流水账,原地打转让他们很快失去了习作的兴趣。在做学生德育工作的时候,刚开始我们都满怀着热情,但当一汪爱心被问题学生无视时,我们也渐渐冷却了那份执着,埋怨他们的冥顽不化。但是细想,问题学生成长的复杂性,仅仅靠爱心就能帮他们改变、成长吗?没有教育的智慧,不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不借鉴名师的工作经验是很难渡人渡己的。
有时我们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太多了,但到后来感动却只是自己。因为在我们很多人的心里,不停地重复就是努力的全部。可是努力的内涵却远不止于此,正确的方法为我们引领航标,合理地规划让我们步履从容,不停地重复让我们走地更远。
三天前我参加了“一起写”的挑战,我想这是一份有力的督促,但我也要提醒自己,在坚持写的同时倒逼输入,锤炼主题,研究好文章的节构、用语、节奏、写法,勤于观察……不能为了码字而码字,因为我想在自我表达的同时得到些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