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深以为然,举双手赞同。因工作上观点的不同等小事;因家里卫生、孩子习惯的纠正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争吵、大发雷霆。脑子一热,伤人的话便脱口而出。事后却又后悔不已。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也是情绪化表达常见的形式。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伤人又伤己。真得很不明智。
情绪化表达的代价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情绪上头时,大脑杏仁核会劫持理性思考。如一辆失控的火车,横冲直撞,将身边的人和自己的正常轨道撞得七零八落。心理学中的认知评价理论和防御机制表明:情绪化表达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自卑,通过愤怒或攻击行为来维护自尊和心理平衡。也可能是对某件事情关注、掌控欲而产生的过度反应。情绪化表达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心理学家戈特曼研究发现,情绪化指责会让伴侣关系修复难度增加400%哈佛大学研究显示,长期情绪失控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高47%。而职场中一次情绪化表达,更有可能摧毁掉多年的同事情谊,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 学会表达情绪的三个方法表达情绪是一种健康、理性的温柔沟通方式。董卿说:“真正的温柔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懂得驾驭情绪”。在一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不礼貌地调侃黄渤的着装。但黄渤却没有生气,笑着说:“其实今天我是来向大家学习的,看到台下这么多前辈和优秀的同行,我就想着不能输得太难看,所以在穿着上稍微花了点心思,没想到还是被您注意到啦。”高情商的情绪表达赢得了台下一片掌声。
表达情绪可以尝试以下三个方法:
1.识别情绪爆发的信号。心理学中有一个“7秒法则”,即杏仁核风暴通常6秒后开始消退。当自己感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脸发烫的时候,这就是情绪要爆发的信号。心里默念:“冷静”,然后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2.以“我”字开头表达感受。罗翔说:“愤怒往往源于无能,而表达源于智慧”。不要指责对方,把“你总是...”换成“我需要…. ”把“你总是这么懒,从来不做家务”、“你这么大的人,连地都扫不干净”…..换成“我今天很累,家里乱糟糟的,我一个人做家务,很疲惫”。重点在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批评对方,对方也更容易接受。
3. 给情绪找树洞或泄洪口。跟大禹治水一样,情绪宜疏不宜堵。给压力和负面情绪,找到合适的出口。可以在大汗淋漓地运动中释放压力;可以向朋友倾诉牢骚不满;可以把把情绪都记录在日记或文学作品中。同时问自己:三年后我还会为这事生气吗?
杨绛先生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让我们学会表达情绪,时刻保持理智,成为更好的自己,用温暖的方式与世界相处。
